第四十四期:纪要||新时代博物馆的“多彩”之路

来源: 作者:贵州博物馆-办公室 阅读:4416次 发布时间:2020-12-03


主讲人丁福利首先对贵博讲坛表示感谢,并指出在本次讲座中特意融进了贵州的“多彩”元素。

image.png 

主讲人河南博物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研究馆员 丁福利

image.png 

本次贵博讲坛现场观众

 

丁福利谈到,每个博物馆都有自己的看家本领,压箱底的宝贝,都有自己的精彩之处。讲座之前其特意浏览了贵州博物馆的“多彩贵州”基本陈列,看后感觉央视推介的“走遍大地神州,醉美多彩贵州”,果然名不虚传。那么河南博物院又有哪些精彩乃至“多彩”之处?丁福利就此话题与听众展开交流,从五个方面(也可视为五道风景线)做汇报。

首先是三段引言。

第一段引言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的讲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丁福利强调,“美好生活需要”,请记住这个关键词,在座的各位包括我在内,这个时代的我们都需要美好生活,需要高质量的生活;第二段引言是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演讲(2014年):“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让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也就是博物馆里的文物要让它活起来,它的当代社会价值是非常巨大的;第三段引言是贵州在央视的推介广告语“走遍大地神州,醉美多彩贵州!”他说美好生活确实离不开“多彩”,“多彩”才能更好的满足美好生活;对于博物馆来说要让文物活起来才会“多彩”。这句话放到这里再恰当不过了。

第一道风景线  前世今生:不一样的博物名馆。

作为博物馆的从业人员也好,同仁也好,作为博物馆的粉丝也好,无论国内外只要有机会,都想要多看一些好的博物馆。这是大家共同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今天给大家呈现的就是这样的一个河南博物院。前世今生:不一样的博物名馆,这里稍微有点推介的意思。因为河南博物院也是一个博物名馆,但还有一些朋友不知道。这么说的底气在哪里呢?自信的根基是中原文化。河南博物院的历史是传奇的,它在今天中国博物馆界也可以称得上是翘楚。比如博物馆最看家的就是它的藏品,河南博物院的藏品禀赋可以用四个字概括:高、精、土、全。

先说说中原文化。

提起中原文化,或中原文博资源,各方多年来都流行一个说法: 30年中国看深圳,100年中国看上海,1000年中国看北京, 3000年中国看陕西,5000年中国看河南。中国历史上第一、第二两个王朝,即夏和商,每个王朝将近500年时间,都在河南建都。夏王朝是4000多年前,再往前推就是黄帝时代。黄帝的故里在中原,就在今天的河南新郑。我们根据专家的解读,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连绵不断,5000年文明从哪说起?综合多数意见,《二十四史》的第一本《史记》第一篇《五帝本纪》中,提到了五个帝王,第一个描述的是便是黄帝。黄帝成就他的事业,建立他的有熊国就在今天的河南。这里五千年来一脉相承始终是中华文明的根和脉,一直延续到八百多年前的北宋。北宋定都东京(今开封),南宋迁都临安(今杭州),至此,河南才退出了长达4000多年中华文明历史舞台的中心地位。

外交部前部长李肇星曾说过:了解5000多年的中国要到河南来;中原文化令我心生敬畏!

image.png 

李肇星先生俯身查看文物说明牌

照片上让李肇星先生驻足俯身的的文物是一幅名为“四神云气图”的壁画。是时代最早的“帝王级”墓顶大型壁画,被称为“敦煌前之敦煌”。出土于豫东芒砀山的西汉梁王墓葬。

今年5月7日有一个重大考古成果发布,在河南巩义发现了5300多年前的“河洛古国”,李伯谦等著名考古学家认为,不排除是黄帝时代的都邑所在,新华社作了深度报道。这个发现填补了中华文明起源关键时期、关键地区的关键材料。学术界一直都认为,中原是中华文明的核心、源头及主流。但从史前新石器时代的考古看,祖国的大江南北到处都可以找到5000多年前的古城址,中原地区在“满天星斗”中并不突出。而“河洛古国”的发现,凭其规模之大、内涵之重要,在同时期的影响力,犹如“众星托月”、四方辐辏,所以专家们认为很可能就是黄帝或黄帝时期的都邑。《史记》中提到的黄帝时代一直都是传说,考古的伟大就在于不断认证传说,甚至填补传说的空白。

海内外的史籍大同小异地这样描述河南:河南是华夏腹地,民族摇篮,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有夏以后作为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达3000多年。有20多个王朝,200多个帝王在此定都治天下。自古有“逐鹿中原”“定鼎中原”“问鼎中原”和“得中原者得天下”之说。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世界上有很多文明都很伟大,唯有中华文明是不断裂的。那么如果认真观察,你会发现这种不断裂文明在中国只有河南省几乎是完整的。

海内外媒体近年来如此报道河南:地下文物全国第一; 重大考古发现全国第一;著名古都数量全国第一;历史名人胜迹全国第一;文物里的中华之最全国各省第一……

例如20世纪100个重大考古发现中,河南占了17个,居全国之首。其中评出来的第一名就是安阳殷墟,也就是发现甲骨文、司母戊鼎的地方。进入21世纪后,中国每年都会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评定。20多年来,河南累计居全国第一,第二是陕西,第三是江苏。河南“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数量,超过了陕西和江苏的总和。

   纵观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华大地上分布着一个庞大的古都群。中国古都学会推出了八大古都的概念,其中河南就占了4个,分别是洛阳、开封、安阳、郑州。其他4个分别是北京、南京、西安、杭州。根据对《二十四史》的研究,发现有5700多位历史名人列传,其中河南籍有912人,占全国比例第一。因此河南留下的历史名人的遗迹也非常多,如帝圣黄帝、道圣老子、医圣张仲景、诗圣杜甫、文圣韩愈、画圣吴道子、科圣张衡、乐圣朱载堉等。

中央电视台近些年先后推出的河南省主题形象广告语是:心灵的故乡:老家河南!豫见中国,老家河南!其实单从姓氏来说,百家大姓中就有78个发源于河南,还有10个姓氏部分发源于河南。当然今天我们都说自己是炎黄子孙,炎黄二帝最早在中原地区碰撞和融合,繁衍子孙后代。中国人的大姓几乎都是炎黄二帝衍生出来的,因此单从血缘上来说,很多人的老家都可以说是河南。从文化上来说,汉语、汉字以及我们的元典哲学思想等也大都起源、成熟于河南并深刻影响着历史和今天的中国人。所以前些年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先生参加了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游览了河南的文物古迹后感叹:“中原,中华儿女心灵的故乡!”

多年来,众多的社会名流游历河南之后也发出感叹:“俯拾皆文物,到处有典故!”“伸手一摸秦砖汉瓦,抬脚一踩春秋文化。”

    接下来通过一些照片给大家说点有趣的故事。

image.pngimage.png 

豫西农村地坑院里的“史前文化”

河南豫西农村的地坑院就是一大奇观。曾经美国侦察机和卫星侦察到地坑院,说整个农村都在地平线以下,下面是窑洞,地面以上除了一些植被什么都看不到。走近后只能听到鸡叫狗叫声、敲锣打鼓声来自地下。当时他们还以为这里是中国的核基地之类,后来才发现并不是。在地坑院里从一个侧面真正印证了河南是“俯拾皆文物”。你看照片里的两个压压井上的装饰贴片,分别是五千至七千年前仰韶文化时期的彩陶片以及四千至五千年前龙山文化时期的黑灰陶片。而“到处有典故”则是体现在大量河南相关的成语典故中,如安居乐业、宾至如归、不耻下问、百发百中、从善如流、大义灭亲、唇亡齿寒、紫气东来、假虞灭虢、围魏救赵……

历史学及考古学专家们异口同声道:河南——一座浩瀚、天然、露天的中国历史博物馆; 一本看得见、摸得着、进得去的中国历史文化教科书;“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

image.png 

作者:徐光春,河南教育出版社2009年11月版

徐光春著作《一部河南史 半部中国史》中的这一观点也被广为接受。

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先生说:中华文明在世界上不是最早的,比不过埃及,比不过两河流域,甚至比不过印度。但我们是最长寿的,是唯一活下来的。中原文明在中国就好像中国在世界,它不是最早的,但它是唯一延绵不绝走下来的。河南不必写文章的,因为河南的历史太辉煌了,她是一个伟大的存在。中原文明在中华文明历史上的作用,一是进入文明的门槛所在,二是强化文明的基地所在,三是发展文明的重心所在。

前总理温家宝2011年在河南调研后指出:河南是中国的缩影,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原文化代表中国的古文明以及由此而延伸的中国整个历史文化,是中华文明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十分宝贵。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还提出了要求:在编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时候,千万不要忘了文化,千万不要忘了软实力。

国务院新闻办近年曾发布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阶段性成果,说中原文明是“中华文明总进程的核心与引领者”。

   《尚书》所载禹贡九州图,堪称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行政区划图。

image.png 

《尚书》所载大禹九州图

图中所标的豫州地处九州之中,且平原很多,因此被称为中州、中原。先有了中州和中原的说法,才有后来中国中华的说法。中国古人认为的天地之中就是在中原,也就是河南中岳嵩山的怀抱里。几千年来,天圆地方的说法占据了中国人几千年的思维,一向认为王朝建都一定要在天地中心方能天下太平、长治久安。这也是河南长期作为建都地的主要原因。元朝以后中国版图扩大,新的所谓天地中心转为北京,因此元明清时期的都城也就定在了北京。

image.png 

3000年前周公测影台称此为天地之中(西周)

image.png 

700年前郭守敬观星台——河南博物院主展馆的设计蓝本

郭守敬以此为天地之中

创《授时历》、定二十四节气(元代 )

第一张照片是三千年前周公测影台,第二张是700年前郭守敬观星台,两者相距不到五米。他们都认为天地之中在河南的这个地方。今天河南博物院主体建筑的设计蓝本也是根据郭守敬的观星台演绎的。

   “中国”“华夏”“中华”这三个名词也都诞生于中原。在天地之中的“国”,自然才能称为“中国”。图片上的文物为宝鸡青铜器博物馆镇馆之宝:何尊。

image.pngimage.png 

何尊(西周)                          何尊上的“宅兹中国”铭文

何尊上的“宅兹中国”铭文是有文字可考最早的“中国”,指的是今河南洛阳一带。

著名考古学家苏秉奇认为,“华夏”一词很可能是五千年前仰韶文化时期中原黄帝部落的花瓣纹与其后代的夏朝关联的结果。

image.png 

中原仰韶文化花瓣纹器物

接下来介绍一下河南博物院的院史。

源远流长的历史、厚重的中原文化,成就了河南博物院这座辉煌的历史与艺术殿堂。1927年,在冯玉祥将军倡导下,河南博物院的前身——河南博物馆创立于著名古都开封,是当时中国仅有的几家公共博物馆之一。民国时期河南博物院颁布的宗旨提到了“增长民众知识、促进社会文明”,很有前瞻性,一直延续至今。民国时期河南博物馆的藏品实力曾被媒体报道位居故宫之后全国第二之位置。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春开封沦陷前,河南博物馆曾被迫将文物迁至武汉;1938年10月武汉沦陷前,再次辗转到重庆。1950年重庆解放前夕,蒋介石命令将河南博物馆文物装箱空运台湾,其中一部分运到台北,成为其台北所谓“国立历史博物馆”建馆的文物藏品基础;另一部分文物被解放军截获后分别返还河南,或支援故宫博物院等。1961年河南博物馆迁址郑州市人民路。1997年改称河南博物院。

1998年,位于郑州市农业路的河南博物院新馆(现址)对外开放,是继陕西历史博物馆新馆(1991年)、上海博物馆新馆(1996年)之后,国家支持兴建的第三座国家级、现代化博物馆,成为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的新的里程碑。2004年被确定为全国博物馆“三贴近”试点单位(唯一);2008年被确定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2009年被确定为“8+3”中央与地方共建国家级博物馆之一。于是,河南博物院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image.png 

2020年9月最新提升改造后的主展馆

1998年落成的河南博物院新馆占地面积126亩,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展览面积1.2万㎡,建筑群取“九鼎定中原”“黄河之水天上来”之寓意,体现了中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征。

河南博物院现馆舍立项于1992年,1998年5月1日落成开放。落成后成为我国当时仅有的前三座国家级现代化的博物馆,其中河南博物院占地和建筑规模又为最大。那几年,国家文物局多次提到,这三家博物馆的落成开放,缩短了中国先进博物馆与世界先进博物馆的差距。在“8+3”的排位中,河南博物院也非常靠前。2017年之前几年的综合考评也一直名列前茅。河南博物院的社会地位还是非常受推崇的,被称为“中原客厅,国家名片”。作为国家级博物馆,它所呈现的内涵更具有中国气派。当然,中国博物馆发展很快,连续很多年都是世界建馆速度最快的。河南博物院现在从硬件条件来说,逐渐开始与河南这个文物大省、与河南博物院这个国家级博物馆都不相称。因此我省正酝酿修建一个新的博物院,计划自立项起3年多建好,愿景定位是“世界著名博物馆”。

每个博物馆的藏品都有自己的特点,这是相互不可替代的。河南博物院藏品的禀赋,我概括为四个字:高、精、土、全。“高”指的是藏品的品质高、文化内涵高,是几千年来中国文化、历史高度的见证;“精”指的是河南博物院十九万件的藏品中,一半多都是三级以上珍贵文物,达到8.5万件;“土”指的是河南博物院馆藏95%以上均为河南地下出土文物,居全国领先位置。不少藏品入选教科书,支援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等;所谓“全”指的是在历史类综合博物馆中文物种/分类比较全。其中青铜器、陶瓷器可谓称著天下,玉器、石刻等扬名遐迩。

image.png 

贾湖骨笛

图片上展示的是距今8700年前,世界上现出土发现最早的乐器:贾湖骨笛,已经上了教科书。其实除了它,河南博物院还有很多上了教科书的文物。在建院80周年时,我院评选了九大镇院之宝,通过它们把中国的历史串起来了,也就是说每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都有一件国宝,也可以说是那个历史时期某一领域最高文明程度的见证或巅峰之作。

第一件国宝就是刚才提到的贾湖骨笛,它的气孔非常完备,主要是7孔的最多。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出土后,专家陆续用它吹出了《小白菜》《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等丰富多彩的现代歌曲。八千多年前的乐器做到这些,这在全世界也是绝无仅有的。

image.png 

乳钉纹铜方鼎

第二件镇院之宝是乳钉纹铜方鼎,属商代早期,出土于郑州。商代非常流行这样的方鼎。它的出现时间比司母戊大方鼎还要早几百年。是商王朝首次在郑州定都之物,被称为国之重器。

image.png 

妇好鸮尊

   接下来这件国宝,出土于安阳商中晚期殷墟妇好墓,妇好鸮尊。商王武丁的妻子妇好是一位文武双全的女战神。先秦时期“国家大事,在祀与戎”,也就是国家大事,无非两件事:祭祀祖先以及打仗。这么两件重要的事,妇好都参与了。她既是祭祀典礼的主持人,同时也是三军统帅领军打仗。根据甲骨文的记载,有100多次提到了妇好。她是有文字记载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军事家。她英年早逝后,商王武丁将其厚葬,因此妇好墓出土的国宝级文物比比皆是。

image.png 

云纹铜禁

第四件国宝是一件禁止出国展出的文物,云纹铜禁。是迄今为止世界最早的失蜡法青铜铸件。也是人类精密铸造技术的鼻祖。它其实是春秋时期楚国王室贵族盛放酒器的案子,取名叫“禁”,有禁止酗酒之意。

image.png 

莲鹤方壶

这件莲鹤方壶可以说是超级镇馆之宝了,被很多专家、媒体誉为“青铜时代的绝唱”“东方最美的青铜器”。我上中学时就已是教科书上的“明星”了。

image.png 

玉柄铁剑

第六个镇馆之宝玉柄铁剑改写了中国铁器时代的发端。过去我们认为生产铁是从春秋时期开始,它的发现将铁器出现的时间向前推进到此前200多年的西周时期。它是在虢国国君大墓里发现,是他的腰部的一个装饰物。也是当时最先进的武器,铁在那时是比青铜更高级的一种金属。

image.png 

四神云气图

第七件就是刚才已经为大家介绍过的壁画:四神云气图。

image.png 

武则天除罪金简

第八件为武则天除罪金简。这也是除了文献记载以及还未挖掘的乾陵之外,能证明她真实存在过的物件,唯一一件明确记载武则天活动的可移动文物,其故事颇为传奇,网上可得。

image.png 

汝官窑

  天蓝釉刻花鹅颈瓶(北宋)

最后一件第九件镇院之宝是一件北宋汝官窑的天蓝釉刻花鹅颈瓶。中国的瓷器在全世界独领风骚,china也就是瓷器。目前发现最早的瓷器起源于中原。在二里头夏都遗址就发现了迄今所见最早的原始瓷器。中国瓷器发展历史到北宋已经是巅峰状态,当时五大官窑河南占其三。五大官窑之首汝官窑,只存在了20多年时间,且只提供给北宋皇室。因此迄今为止,全世界能见到的汝官窑瓷不过70多件,其中最珍贵的就是这一件。宋徽宗这样评价汝窑瓷:“雨过天晴云破处”,前人论汝窑釉色:“天青为贵,粉青为尚,天蓝弥足珍贵”。这一件的珍贵之处,就在于它是唯一一件天蓝釉且带花纹的汝官窑瓷。

第二道风景线  精品陈展:享不尽的文化大餐。

陈列展览是博物馆的看家本领,是博物馆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最基本的手段。河南博物院近年来一直遵循精品的原则,不断打造精品、努力多出精品。陈列展览我们分3个方面,分别是原创、引进、外展。其中一个方面就是参与全国十大精品陈列展览推介的角逐活动,近些年共荣获“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6项,优胜奖1项。分别是《鼎盛中华——中国鼎文化展》《中国古代文明之光展》《谁调清管度新声——丝绸之路音乐文物展》《生命·超越——中原文物里的动物影像展》等。同时也将整合馆藏文物配合国家的文化外交工作,频频走出国门,到过几大洲的20多个国家举办展览。

image.png 

《中原古代文明之光》陈列之“问鼎中原”展厅

第三道风景线  品牌教育:听不够的中国故事。

博物馆光办展览是不够的,要让文物活起来“讲述中国故事”,社会教育是极其重要的一方面。文物本身并不会说话,因此很需要讲解员的解读和演绎。当然社会教育并不局限于讲解,社会教育手段非常多。介绍一下河南博物院的探索。河南博物院的社会教育工作始终保持精品意识、实施品牌战略。可以说品牌教育是观众听不够的中国故事。近些年河南博物院先后打造了八个成熟、知名的博物馆教育品牌。

第一个品牌为专业讲解品牌,可谓老树新枝“风景线”。

image.png 

河南博物院讲解员

中国的博物馆有专业的讲解团队而西方没有。这个独特现象,源于20世纪50年代学习苏联博物馆经验,苏联专家提出博物馆要有专业的讲解员。从那时到现在,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中国的博物馆这棵“专业讲解”大树茁壮成长,虽犹如“老树”,但在河南博物院却始终“新枝”盎然,被誉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常年保持着一支将近40人训练有素的年轻专业讲解员队伍,在历年全国、全省讲解员大赛中屡获最高奖项。日常工作中,讲解员承担了各种最重要的讲解接待工作。近年来,她们投入最多的就是刚刚兴起的研学活动。这也代表了未来社会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这方面依然坚持品牌战略。其实中国研学的起步很晚,但河南博物院实际上早在2009年就开始起步,建立了一个300m²青少年专属活动空间——“历史教室”。

image.png 

社教品牌“历史教室”

为青少年停下脚步、坐下来、沉浸式体验、探究博物馆文化,解读陈列展览提供了好的条件。2015—2017年间,讲解员们利用引进的国外临时特展,在展厅里做了很多的“特约讲解”研学活动,然后将孩子们带到历史教室进行研讨,参与手工、互动等。这样河南博物院的研学品牌的打造就遇到了机遇,逐渐形成了品牌。首个品牌就是特约讲解。从最初3个月时效的国外引进临特时展,到推广至现在常态化的基本陈列,每个双休日上、下午都会有“特约讲解”研学活动。特约讲解的模式主要有:团队建设+情景带入+展厅讲解+专题讲座+手工体验。高质量的服务也提高了收费标准。当然收钱不是目的,而是对研学活动含金量的认可,且观众付费后也会更加珍惜。特约讲解品牌的战绩硕果累累,2017年至今已有1000多场次,形成了一个庞大、且粘合度很高的粉丝群。接下来河南博物院面临着活动的规模化、批量化。

image.png 

河南博物院研学活动

除了品牌化之外,河南博物院同样也重视青少年研学课程菜单式、分众化。如《老家河南》系列、《新五好学生》系列等,共开发了近70个课程。非常值得强调的是,河南博物院所有的活动都是两个效益兼有的。从时间上,河南博物院根据不同主题的课程也分为了半个小时、一个半小时、三个小时、五天、三个月。同时有两项研学活动入选全国博物馆研学最佳课程、最佳线路。在这里给大家推介河南博物院的最佳线路《大象中原——内地与港澳中学生文化遗产暑期课堂》。本线路从河南博物院2018年成功承办国家文物局的“大象中原——第二届内地与港澳中学生文化遗产暑期课堂”沉淀淬炼而来。既可面向港澳台中学生,又可面向内地中学生。推荐每期40—60名中学生,活动一周。涉及郑州、洛阳两大古都多个代表性文博单位的专家讲座、现场探究、沉浸式研学活动。好评如云。当然也希望有机会,贵州省博物馆和河南博物院可以互动一下,在贵州招募一批中学生到河南去,体验河南博物院以讲解员为实施主体打造的品牌研学线路课程。

image.png 

河南博物院志愿者团队

第二个社会教育品牌是河南博物院的志愿服务品牌,可谓理论实践都争先。在理论方面,2011年我发表了首篇馆长角度呼吁加强博物馆志愿者工作的论文《大力推进博物馆志愿者工作——我国博物馆迈向国际化的一项重要内容》。3年后又发表了第二篇《从边缘迈向中心——再论大力推进我国博物馆志愿者工作》,指出3年时间里,中国博物馆志愿者工作发展很快,已经从社会边缘位置成为博物馆发展事业的主力军,是博物馆开放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支力量。实践上,河南博物院也有一支起步早、规模比较宏大且高质量的志愿者团队,大约常态化保持在300人左右。他们创造了很多的奇迹,比如志愿者微博浏览量最多可达一年1亿多人次,远超河南博物院入馆参观人数最高纪录230万人。当然,他们也赢得了非常多的荣誉,如连续7次荣获中国博物馆十佳志愿者之星,还荣获了第八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组织奖、2018年度文博十大创新力官微等。国家级荣誉和奖项达12次之多,全省最高荣誉也有十多次。我常讲,在博物馆,最可爱的人是无私奉献的志愿者。

第三个社教品牌是河南博物院的“历史教室”品牌,称得上史上第一个博物馆教育连锁机构。2009年创建历史教室。截至目前,历史教室品牌已相继落户河南省少儿图书馆、郑州四中、河南省实验中学、开封博物馆、平顶山博物馆、洛阳博物馆、安阳博物馆、郑州市培育小学、民权县杨堂村小学,形成了院内1处、院外9处的历史教室资源共享,同步、同轨发展的独有格局以及博物馆、学校、图书馆三方融合,东、西、南、北、中6市联动共同发展,教育体验空间滚动拓展、直接参与受众成倍增长的喜人态势。

当然河南博物院并不满足于地面上的连锁,因此开发出数字课堂。通过教学终端让历史“飞”起来,飞到任何一个有网络的地方。满足60人左右的青少年教育活动。开发了19个通过终端可以互动实施的数字课程,让河南博物院的连锁化历史教室品牌轻松跳出固有的实体体验空间,走出一道道围墙,从线下到线上,实现彻底的“无边界”教育覆盖。创办至今,“历史教室”品牌也斩获了如全国博物馆完善青少年教育功能试点、“互联网+中华文明”示范项目、“2015—2017年度中国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十佳教学设计”奖等殊荣。

image.png 

河南博物院讲解员用终端设备将“历史教室”带出博物馆围墙

第四个品牌是中原国学讲坛品牌。2006年创办至今已接近300场。每周六下午3点,雷打不动。模式大致是《百家讲坛》翻版。经过持续打造终成一大社会教育品牌。最近注意到了贵州的《贵博讲坛》,坚信只要锲而不舍经营下去,也一定能打造成一个优秀的博物馆社会教育品牌。一个好的博物馆也需要这样的品牌。

第五个品牌是中原历史文化宣讲团品牌,成立的这十几年,与时俱进显峥嵘。由最早的单一多媒体课件加演讲,随着社会进步一步步发展到今天的多种宣讲形式,其中占主体的是现场听众可参与、沉浸式宣讲,气氛十分热烈。

第六个品牌叫暑期少儿活动节品牌——博物馆里的超级“儿童节”。少年儿童最喜欢的节日就是六一儿童节,但是在孩子的认知里,这一天的时间太短了。每年暑期利用近一个月的时间,让孩子每天都能来博物馆,设计了很多的活动丰富孩子的童年。当然每一年的主题都不一样。

第七个品牌是河南讲解培训基地品牌。10年时间做了64期,为30多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培训各类讲解员3000多名,不少学员因此快速成长。被誉为“讲解人才的摇篮”。

第八个是华夏古乐展演品牌,国内国外都走红。从8700多年前的贾湖骨笛开始,河南每一个时期都有大量的音乐文物出土。数量最多、品种最全、历史最久。把河南古老的乐器搬到舞台做成原生态,将它们呈现在舞台上。对音乐的解读,不能只靠讲解员的介绍,说的再好,不如亲自去看一看,听一听,身临其境一目了然。每天上午11点、下午4点各一场演出。30分钟的时间里5首曲子,既有古代曲子也有现代曲子,重大节日时还有专场音乐会。他们也常出国访问,已经去过十几个国家。

这里想特别一提的是,2014年“历史教室”与“华夏古乐”入选《首届中国博物馆教育项目示范案例》名单。“历史教室数字课堂”还入选2015—2017年度中国博物馆青少年教育课程优秀案例推介展示活动“十佳”教学案例。最近,由中国博物馆协会主办的新一轮研学方面教育品牌的全国性评选刚刚公布,很开心贵州和河南各有两个项目双双入选。

image.png 

河南博物院华夏古乐团

第四道风景线 新锐文创:带不完的美好记忆。

文创,大家都在做,故宫是做的最有名的,全国人民妇孺皆知。河南博物院文创的状况又怎么样哪?为了呈现多彩,满足人民美好的生活需要,河南博物院在文创上想了很多办法,也很有自己的风格和建树。可以说呈现了带不完的美好记忆给观众。

中国博物馆的文创在世界上整体起步较晚。2016年起,国家有关部委确定150多家文化文物单位为全国文创试点单位,河南博物院也在其中。这一年全国的博物馆文创风刮得很猛,做了很多文创的展会,也评了很多奖项,故宫博物院文创由此热起来了。据说当时开发了五千多种文创,现在已达上万种。故宫文创,浩浩荡荡。豫博文创怎么样呢?我说,豫博文创,潮起华夏!我们的文创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1.从无到有;2.文创大赛;3.奖杯闪耀;4.扬帆远征。

河南博物院发展文创,近年来最连续、重要的起步推进方式就是开展文创大赛。2011年首届河南博物馆文创大赛,这也是全国首届。至今已举行7届。设计者通过专家解读、深度参观对文物内涵吃透后,才能结合现实设计出好的文创产品。经费也从早期自费到后来的企业赞助。我们也出现了很多网红产品,如装饰有重要文物元素的精美书签、拉花咖啡、贵金属首饰等等。河南博物院信息中心还拍摄制作了《豫博珍宝·首饰系列》莲鹤小蛮腰项链的广告宣传片等,风行一时,彻底颠覆了博物馆在一些受众印象中的“老古董”印象,也很好的引导了消费新时尚。

image.png 

《豫博珍宝·首饰系列》莲鹤小蛮腰项链的广告宣传片

在与社会机构合作开展文创方面,河南博物院不乏敢闯敢试精神和成功探索。比如与万科集团郑州分公司的深度战略合作,我们先是将部分文物文创开发权授权给他们开发他们的礼品,双赢效果很棒。与万科协作的文创展览会还挺进了北京世博园,引起广泛关注。除此之外还与银行合作,创办首家博物馆主题银行,银行内随处可见豫博藏品元素及文创品身影,恍若一个河南博物院的世界,还开发并隆重发行了河南博物院元素的银行卡,令顾客兴奋赞叹不已,将双方的文创双赢合作不断引向深入。总之通过新锐文创,不断向公众呈现精彩,单是近一年就新增文创产品500多款,而且惊人的实现了“零库存”,成为观众们带不完的博物馆美好记忆。刚才曾提到过,今天河南博物院文创的口号和状态是:豫博文创 潮起华夏。虽然很“潮”,但精彩才刚刚开始。

第五道风景线 云端传播:离不开的掌上博览。

云端传播代表着未来博物馆的出彩方向。新冠期间虽然大家都出不了门,但全国的博物馆可没闲着,他们为了观众,在网上干了很多惊天动地“云端传播”的好事。河南博物院反应很快而且频出亮点。首先是主动作为,如携黄河流域博物馆联盟成员单位共同推出“云探国宝”直播活动,3天9场,每天3小时。以直播展览的形式,共吸引了1253万网友的围观。还积极参与中国博物馆协会、中国移动联合举办的走进河南博物院:博物馆在移动系列公益直播,总观看人次177.6万,单场观看峰值46万。另外,疫情期间,我们3款社教云课程也都推出了非常多的场次。

最值得给大家推介的,是河南博物院重量级的拳头品牌:《中原藏珍》系列小视频。目前已经拍了96集了,每一集都放到了《学习强国》平台有数十万人次云观看。近两年该系列也荣获了国内外很多奖项,最顶级的便是国际博协国际视听多媒体艺术节大奖银奖。

image.png 

河南博物院拳头品牌《中原藏珍》

这里想要强调的是,云端传播在当今和未来是极为重要的,应予以高度关注。再厉害的博物馆,都不能做到让无限的观众走进博物馆参观。但如果将文博信息放到云端传播,博物馆文化借助人手一台的掌上的手机,其在人民群众中的影响力就可以成几何数字、天文数字暴涨。一段短短的云端推送,围观者动辄几十万人,稍不小心就是几百万、上千万甚至上亿人围观!堪称是一场博物馆传播的“革命”。

总的来说,博物馆“多彩”的目的还是为了通过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而助力社会发展。就河南来讲,习近平总书记近年来多次到河南,并对河南发展做出了重要指示。其中2014年在听取河南省工作情况汇报后讲话提出:自古以来就有“得中原者得天下”的说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中原更加出彩。这也要求今天的中原,也就是河南较过往历史上的辉煌更加出彩。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又提出:坚定信心埋头苦干奋勇争先,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所以今天河南发展的口号是“出彩河南,出彩中原”。当然出彩和多彩是有机统一的!做到了这些,就是助力发展,就是对总书记殷切期待和希望的最好回应。

image.png 

河南博物院主展馆重新恢复开放后的基本陈列展厅序厅

现在呈现的画面是河南博物院刚刚提升并重新开放的基本陈列《泱泱华夏 择中建都》。依然是奔着“精品陈列”举办,为的还是让“中原出彩”,让河南博物院“多彩”。感兴趣的听众可在网上搜来看一下,非常棒的一个展览,云端的信息量也很大的。

总之,博物馆人都要快速适应、行动起来,让新冠疫情以来的博物馆传播的“云”探索成为新常态,让博物馆“云”作为更好的赋彩新时代!

 

交流

image.png 

观众提问

1.问:对《中原藏珍》很感兴趣,想知道视频的背景音乐是原创吗?可以在网上搜到吗?

答:首先河南博物院的视频都是原创。河南博物院拥有一个专业的团队:信息中心作为摄制组,负责拍摄和制作过程。一流水平的华夏古乐团负责提供古代音乐的演奏和录制。现代音乐大多是在网上下载的,大家当然也可以搜到。

2.问:研学课程设计是主要针对展馆还是中小学生的课本?是和当地的老师结合还是博物馆里的教育员独立设计?

答:研学从规范上来说是应该两者兼顾,由博物馆、学校共同结合挖掘博物馆的资源,对中小学生进行研学课程设计。但目前限于我国研学处于早期探索阶段,全国大多数的博物馆是主动在对学校的教学大纲等进行研究基础上单方面设计,在编写教案时大都没有学校老师参与;而学校方面此前也还处于被动状态。根据最新政策动态,未来,政府方面会加快推动馆校合作,由教育部门主导,馆校双方共同来研发研学课程。从不规范到规范是一个自然渐进的过程,我们都还有不少需要改进和规范的地方。

记得文旅合并以前国家旅游局出台了《研学旅行规范》,并提到了什么叫研学 ,至少应包含三个要素:1.特别针对中小学生;2.成建制;3.必须在旅行中完成(离开学校)。回望全国博物馆研学工作的开展,和这三个基本要素都相差甚远。大家一起努力。

3.问:河南博物院的文物还有哪些是移到故宫博物院的?

答:河南有很多文物都进了故宫收藏。故宫博物院的收藏品涵盖了历朝历代皇家珍宝,来自全国各地的珍宝很多都进了这里。相对来说由于河南历史厚重,藏品中很多都来自河南。当然故宫博物院也给了我们很多藏品支援,一是有一批明清时期的工艺珍品交流给我院收藏,二是通过借展方式支援我们办展览。

4.问:从丁院长或你身边河南朋友们的视角看,贵州是什么样的?除了民族之外,还有别的哪些多彩的地方在国内可以走出去?对贵州省博物馆印象比较深的地方是哪里?哪些地方可以相互学习?针对贵博的软实力(文化方面)有哪些建议?

答:从我本人包括周围河南人角度看,来之前对贵州的印象主要来自央视的宣传广告,这里拥有民族风情、山水风光、人文成就、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等多彩构成。这回我第一次来贵州及贵博,这里天蓝云白、绿水青山、风土民情到处都像画一样,让人心驰向往。

贵州是大西南深腹中的省份,感觉要解决走出去的问题站位要高、格局要大。我比较熟悉同处内陆的河南,近些年紧贴国家发展战略,特别是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大建设,与国家发展战略同向同行,与沿线省区和国家多方互动共赢,在经济、社会、文化等许多方面取得了比较引人注目的成就。

贵州是否也可用这样的思维,紧贴、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如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建设等,特别是后者。从学术上讲,贵州处于茶马古道上,广义上也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地区。从逻辑上可以主动贴近、融入一带一路开放合作交流的发展主流,用这个思维谋划大文章、谋求大发展,无论是经济、文化还是博物馆之间的交流,经常与沿线省区及国家开一些研讨会、寻找一些合作项目、开展常态化的互动共赢等。总而言之,要借题发挥将概念往上靠,主动融入国家发展主流。

从贵博陈列和昨天近郊古镇的考察看,贵州民族文化的多彩及其生态保护现状给我的初次印象最为深刻,这可能是这里最独特的文化软实力。希望有机会,厚重的中原文化能依托多种多样的文物精品来到贵州展出;也希望贵州将多彩的一面通过文物精选输送出去,同时利用异军突起的云端技术向全国、全世界更好的传播贵州多彩的民族文化!

5.问:我是河南人,听了您今天的介绍,很感谢。特别想知道博物馆如何亲民?河南作为文博大省,文物保护工作是如何开展的?贵州各种博物馆都很少,我想知道河南省各类博物馆的数量,请您大致介绍一下。

答:刚才我介绍河南博物院的探索,其实已经是答案了。虽不能完全照搬,基本理念和思维方式万变不离其宗。想强调的是,博物馆要想做到亲民,首先站位要高,确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理念;其次作为博物馆要注意国家对文物工作的导向,从国家文物局和中国博协对博物馆的定级评估标准来看,陈列展览及社会服务这一块对今天的博物馆意义非凡,就像一个指挥棒,是根本方向性问题,要据此来合理的进行人力、财力、物力的配置。

河南省文物局是文物大省河南文物保护的主管部门,河南省文物保护工作多年来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和陕西难分伯仲,各有千秋。河南对于大遗址的保护一直是个样板,带动了全国很多地方,采取历史文化主题公园等方式,整合周围环境,使人文和自然交相辉映,全天候对外开放,有的并还有各种丰富的表演活动持续到夜间等,让保护和利用有机结合,文化和旅游协调发展。在文物修复、研究保护方面也做的不错,特别是在可移动文物预防性、抢救性保护方面已然走在前列。河南博物院还是国家文物局确立的文物修复保护示范单位。

从博物馆建设方面来说,河南在全国范围内也名列前茅,且注重博物馆的高质量发展。目前全省博物馆总数量达到370多座。特别是近年来,洛阳提出了打造博物馆之都,郑州提出了要打造博物馆之城。都要在未来1—2年之内发展到不少于100家博物馆。当然,往前走的根基是资源,可持续发展需要资源的合理化整合和利用。

目前,贵州有158家博物馆。国家的博物馆建设是从历史文物类博物馆起步的,因此河南省作为历史文化和文物大省,其博物馆建设起步很早也具有了可观的规模。但贵州也可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我认为不仅仅那些历史出土文物才叫文物,来自民俗、自然、非遗的重要见证物这些藏品都可以属于博物馆里的文物。另外,不少学者认为随着时代发展和与世界的交流,应该重新认识博物馆藏品的概念,不能说只有文物才能成为藏品。从这个角度看,贵州大有可为。要解放思想,寻找好自己的优势和定位,贵州和贵博未来可期,也一定可以成为优秀的博物馆大省。

 

        (根据录音整理,已经主讲人审阅)

 

 

总结

李甫副馆长:非常感谢丁院长为我们带来精彩的演讲。今年7月,贵州省博物馆邀请到河北博物院罗向军院长,为我们讲述《探秘两中山》。今天,河南博物院的丁院长又应邀为大家讲述了精彩的中原文化和多彩的河南博物院。西南地区出土的历史文物和中原地区相比虽较为逊色,但贵州也拥有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这也是贵州的亮点。

谢谢大家在寒冷的今天,满怀热情参加我们第44期贵博讲坛。今天的讲坛到此结束,请大家继续关注下一期贵博讲坛。

 

 

                                     (文字整理:周小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