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期:纪要丨修炼《共产党人的心学》

来源: 作者:贵州博物馆-办公室 阅读:5955次 发布时间:2021-11-26

2021年11月12日下午,“贵博讲坛”第54期在贵州省博物馆非遗剧场举行,省博物馆党委书记王曼主持讲座。

主讲人:丁凤鸣,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文物保护与考古处(革命文物处)处长、一级调研员。长期从事红色文化研究,主编或参编的《遵义会议精神与中国梦的实现》《遵义会议精神研究》《核心价值与大众行为》等成果先后荣获省第十一次、十二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此次讲座,丁凤鸣从“共产党人的心学命题的提出”“共产党人的心学的基本内涵”“共产党人的心学与阳明心学”“共产党人的心学的修炼路径”四个方面对共产党人的心学进行了全面系统阐述。


1.jpg

讲座内容:



一、共产党人的心学命题的提出

2015年12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修身养性的必修课,也是共产党人的“心学”。明确提出“共产党人的心学”,就是党性教育。在2016年1月14日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指出: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的“心学”,是党员正心修身的必修课。所以大家一定要记住,我们讲“心学”,不是讲“阳明心学”,而是套用了“阳明心学”的概念,本质是讲党性教育才是共产党人的心学。这里面有几个概念需要我们弄清楚,什么叫党性?什么叫党性教育?

1.什么是党性?

最早对“党性”这个概念做解释的是刘少奇,他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指出:为了党的、无产阶级的、民族解放和人类解放的事业,能够毫不犹豫的牺牲个人利益,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这就是我们说的“党性”或“党的观念”、“组织观念”的一种表现。刘少奇在这里讲的这个党性,实际上是讲我们每一个党员的组织性、纪律性,就是我们为这个组织的理想去奋斗的这样一种性质。1945年,毛泽东对“党性”做了更加抽象的概括,指出:党性是共同的性质、普遍的性质,全党每一个人都有的性质。无论是刘少奇还是毛泽东,他们对党性的概括都有一个特点,讲的是共性,而不是个性。就是说我们作为一个党员,不是讲你作为一个人,你的个性是什么、你的脾气是什么,而是说我们作为一个党员,是组织的人,作为组织的人,我们的共性是什么。所以党性讲的是共性。作为个体的人,名字、性别、身高、体重、脾气、性格、学历、经历等都不一样。但我们都是党员,就要有党员的共性,这个共性就是我们的党性,所以党性就是共性,不是个性。

习近平总书记对党性作了进一步深入阐释,他在2020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指出:党的初心和使命是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奋斗目标的集中体现,激励着我们党永远坚守,砥砺着我们党坚毅前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党的初心和使命,是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奋斗目标的集中体现。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每一个党员都有了党的初心和使命并为之而奋斗,我们就有了党性。

2.什么是党性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12月11日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各级党校要把党性教育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党的宗旨教育,深入开展党史国史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深入开展道德品行教育、法治思维教育、反腐倡廉教育,把党章和党规党纪学习教育作为党性教育的重要内容……党性教育首先要学好党章……党性教育要注重发挥先进典型作用。中共中央印发的《2018-2022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对此作了更为具体的描述。这里不具体展开,但接下来就引出了第三个问题,为什么要开展党性教育?

3.为什么要开展党性教育?

我们都已经是党员了,难道就没有党性了吗?我们在组织上入党了,也宣誓了,但是否就有党性了?或者说党性是不是就够了?怕还不是这样。因为组织上的入党是一阵子的事情,思想上、行动上入党那是一辈子的事情,所以我们要开展党性教育。就是说,要解决组织上入党之后,思想上、行动上怎样一辈子保持我们作为党员的党性不变色。作为一个很有个性的人,成为我们党的一员之后,你的一些个性、习惯、脾气就要有所收敛,你不再仅仅是一个个体的人,你是一个组织的人。从举起右手庄严宣誓入党那一刻起,你的一些个性就要做出调整,如果你的个性一点都不变,那怎么去体现你的党性?你要不要讲组织纪律性?要不要服从党的决定?要不要遵守党的纪律?这就意味着你的个性一定会受到一定的调整。这不是在磨灭你的个性,而是在锻炼你的党性。入党是你自己的选择,你自愿入党,就要自愿的、自觉的消除身上的一些个性,去遵从我们党的共性,从更深刻的层面看,这是对你自由意志的尊重。这个过程是一辈子的事情。你可能18岁、20岁甚至30岁、40岁才入党,之前几十年很多个性都已经养成了,不是说一举手、一宣誓,你的个性就已经有所调整。你的一些个性要在入党之后,在接受党性教育、党性锻炼,在服从党的要求、服从党的需要之后逐渐调整和完善。这个过程绝不是说在扼杀我们的个性,因为入党是我们自己的自愿自觉的选择。我们认为党的理想、信仰是崇高的,愿意选择为党的事业而奋斗终生,愿意让自己的身上具有这样的党性,那我的一些个性就必须要有所调整,这就是党性教育的过程。这个过程完全是我们自己的选择,我们要用行动尊重自己的选择。

二、共产党人的心学的基本内涵

共产党人的心学到底包括什么?我们重温习近平总书记下面的几段讲话,会有更具体更生动更深入的体会。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有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这样的初心,有了这份初心,才有党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的讲话指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是随着时间推移而自然保持下去的,共产党员的党性不是随着党龄增长和职务提升而自然提高的。初心不会自然保质保鲜,稍不注意就可能蒙尘褪色,久不滋养就会干涸枯萎,很容易走着走着就忘记了为什么要出发、要到哪里去,很容易走散了、走丢了。我们查处的那些腐败分子,之所以跌入违纪违法的陷阱,从根本上讲就是把初心和使命抛到九霄云外去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是一阵子的事,而是一辈子的事,每个党员都要在思想政治上不断进行检视、剖析、反思,不断去杂质、除病毒、防污染。习近平总书记这段话讲得非常好,入党是一阵子的事,而作为一个党员,为党的初心和使命而奋斗,是一辈子的事情。所以现在为什么每年或者经常有一些主题党日要重温入党誓词。什么叫重温入党誓词?我已经宣誓过了,不需要再宣誓了,但我们要重温,不重温就可能忘记当初为什么出发了。

习近平总书记还说,我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我们党要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始终成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自身必须始终过硬。”怎样才算过硬,就是要敢于进行自我革命,敢于刀刃向内,敢于刮骨疗伤,敢于壮士断腕,防止祸起萧墙。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党要不断进行自我革命的根本意义所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讲得很重啊!所以党性教育作为一辈子的事情,实际上就是通过党性教育不断地进行自我革命。我们不是一生下来就成为党员的,成为党员之前,我们养成了太多的脾气、个性、性格、特征,我们的经历、阅历不一样,但是我们成为组织的一员,就要具备这个组织的共性。要具备组织的共性,是一辈子的事情,保持组织的共性,也是一辈子的事情,所以我们就要不断的进行自我革命。

习近平总书记还说:我们党作为百年大党,要始终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书写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始终牢记初心和使命,坚决清除一切弱化党的先进性、损害党的纯洁性的因素,坚决割除一切滋生在党的肌体上的毒瘤,坚决防范一切违背初心和使命、动摇党的根基的危险。

所以什么叫共产党人的心学?重温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讲话,我的体会是:共产党人的心学就是党性教育,其本质是不忘初心之学、淬炼初心之学、实现初心之学。这就是我理解的共产党人的心学。

三、共产党人的心学与阳明心学

1.问题的提出

共产党人的心学与阳明心学是什么关系?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提出这个问题?因为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述共产党人的心学时,总是在引用王阳明说过的一些话。

2015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引用了王阳明《传习录》中的语录:“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进而强调:“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修身养性的必修课,也是共产党人的心学。”2016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纪委六次全会的讲话中,引用了《传习录》中的语录:“身之主宰便是心”。中纪委全会公报中指出: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的“心学”,是党员正心修身的必修课。实际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很多地方还讲过阳明心学和共产党的心学的问题,这里不再一一展开。由于习近平总书记在很多讲话中都讲到这个问题,于是可能有人会认为阳明心学和共产党人的心学是否就可以画等号了?实际上不是的,我们只是借用了阳明心学的概念。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先来重温阳明心学是怎么回事。

2.阳明心学

王阳明(1472-1528年),名守仁,字伯安,浙江余姚人。正德元年(1506年)得罪太监刘瑾被贬。1507年离京赴黔,据年谱记载:1508年(正德三年)春三月到贵州龙场,1510年三月(正德五年)离开贵州。阳明心学主要观点有这个几个方面:

一是正德三年(1508年)在修文龙场悟道,“始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王阳明龙场悟道,就悟出了这句话。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圣人之道”:怎么样去做一个圣人,怎么样去成为一个圣人?王阳明有他的初心,他很小的时候就说过,读书的目的是什么?不是为了做官,而是为了成为圣人。王阳明始终没有忘记他要成为圣人,后来被贬到贵州龙场时,他悟道,怎样才能成为圣人?圣人之道在哪里?吾性自足。什么叫“吾性自足”?就是说我自己的本性里面具备有圣人的潜质、品质,我不需要向外去寻找。所以后面说“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这是针对朱熹的理学来说的。朱熹的理学说,要格物穷理。一物有一物之理,要一物一物的去格,慢慢就知道了这个世界总的道理——天理。王阳明说那是错的,我成为圣人之道,我要相信我自己有具备成为圣人的潜质、品质、成为圣人的基因,因为人人皆可成尧舜,这是心学的理念。所以“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我们要反求诸己,追求内在超越。所以王阳明龙场悟道悟了什么,我觉得他就悟出一份自信,相信自己具备成为圣人的潜质和品质。

二是在正德四年,当时的贵州学政席书邀请王阳明到贵阳讲学,他在文明书院讲学时首次提出了一个概念:知行合一。这个“知”,是良知的知,不是知识的知。他讲的是我们在道德上的认识和道德上的实践是一回事、是内在统一的。所以,“知行合一”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理论和实践的统一、认识和实践相一致、主观和客观相符合。他讲的是有道德上的认识,就会有道德上的行为;没有道德上的行为,是因为没有真正的形成道德上的认识。

三是在正德十六年1521年,王阳明在江西南昌说:除山中贼易,除心中贼难,他把“知行合一”进一步浓缩为“致良知”。我们每一个人本心深处是有良知的,我们的目的就是要努力的让这个良知彰显出来。“致良知”的“致”是动词,我们要让自己内心深处所具有的这份良知、这份潜质彰显出来。每一个人都彰显了自己的良知,那就知行合一了,那他就成为圣人了,那就达到了人人皆可成尧舜的理想。

四是在王阳明临终之前,他留下了4句话,即“阳明四句教”: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这四句话是王阳明对他一生心学的总结。后来他的学生对这四句话的理解不一样,于是阳明心学分成了很多流派。他说人生下来本来是无善无恶的,即“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当开始有了意念、有了意志、有了追求的时候,就有善有恶了。“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王阳明的“格物”与朱熹的“格物致知”不同,他不是格物理之物,他说有这个为善去恶的行为,就是在格物了。他完全是从道德上来讲的。这就是阳明心学的几个主要观点。

3.共产党人的心学与阳明心学有本质不同

首先在此特别提醒,我们不能把共产党人的心学简单等同于阳明心学,二者有本质的不同。但是,我们可以利用阳明心学资源,加强党性修养,修好共产党人的心学,这就是从传统文化中寻找共产党人修炼自己心学的资源。为什么要从传统文化中寻找资源,来修好共产党人的心学呢?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句话很重要。以前我们说的都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要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现在多了一个结合,要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我们要懂得吸取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现在,我们看阳明心学与共产党人的心学有什么本质不同。共产党人的心学是什么?就是党性教育,教育我们不忘初心、坚守初心、实现初心。我们的初心和使命是什么?就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这就是共产党人的心学,它和王阳明的心学是有本质区别的。王阳明的心学,是个人修养之学,他讲的是要成为道德上的圣人,人人皆可为尧舜,彰显自己的良知之心,内圣外王之道,它和我们共产党人的心学是不一样的。王阳明讲的心学完全是一种个人修养,而共产党人的心学,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奋斗目标,就是民族的复兴、人民的幸福。我们的奋斗目标是一种集体目标、组织目标,它不是一种个人目标。为了这个目标,就是我们的初心,我们要修炼自己,成为党的一员,大家用集体的力量去实现一个民族的、国家的梦想。所以共产党人的心学要讲党性、讲组织性、讲民族性。王阳明的哲学基础是唯心主义,共产党人的哲学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我们相信人民史观,相信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我们要让自己成为人民的一员,相信人民、依靠人民并和人民一起实现我们的初心和使命。共产党人的心学有这样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这和王阳明的心学是不一样的。但是它们也有相似的地方,共产党员也需要在道德上不断的完善自己,但我们同时追求一种新的社会理想。

所以,我们这里要注意,共产党人的心学只是借用了阳明心学的概念,但是实际上它的内涵和阳明心学有本质区别,有全新的内涵。有一位老哲学家叫冯友兰,对于中国文化怎样继承这个问题,他的观点是“抽象继承法”。什么叫抽象继承法?他说《论语》中说“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今天我们也讲“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这句话我们是要继承的,但是学的内容是不一样的,春秋战国时期和今天的学习的内容不一样,是有本质区别的。所以按照冯友兰“抽象继承”的说法,我们要学习是对的,但学的东西可以和古人不一样。今天把“心学”这个概念借用到共产党人这里来,不是说把整个阳明心学都弄过来,只是借用这个概念,抽象继承了阳明心学的概念,但是赋予心学这个概念全新的内涵,把它变成共产党人的心学。这种抽象继承的过程,其实也是批判继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就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不仅要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还要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它的内涵就让中国人更容易理解,它既传承了我们的优秀传统,也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的落地生根。


四、共产党人的心学的修炼路径

关于共产党人的心学的修炼路径,个人体会有以下三点:一是处理好党性教育与党性修养的辩证关系,二是加强理论修炼、实践淬炼和作风磨炼,三是传承发展优秀文化,大力弘扬伟大精神。

1.把握好党性教育与党性修养的辩证关系

党性教育与党性修养的关系?一些人往往分不清楚。党性修养是指党员个体通过自觉自愿的努力,积极主动地把政党的内在本质规定性内化为党员个体的价值追求和内在品质,并在思想和行动上体现出来的过程。党性教育是外在的,党性修养是内在的;也可以说,党性教育是有组织的集体修炼,党性修养是党员个体的自我教育。党性教育和党性修养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我们的党组织开展了党性教育,但教育的结果、每个人的体会不一样。这就是党性教育和党性修养的辩证关系,我们要把它处理好。党组织要经常开展党性教育活动,但教育的效果体现在每一个党员的修养上,我们不断地开展党性教育,就是要“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但每个人到底有没有尘埃、尘埃被清除了多少,那是个人修养的问题,这就是一个辩证关系。

2.统筹好理论修炼、实践淬炼和作风磨炼

一是加强理论修炼。我们一定要学理论,否则就没法在思想上说服自己。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怎么来的?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分析,建构出一套理论,它的结论就是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资本主义必然灭亡,我们最终就是要建立一个共产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是什么样的社会呢?是一个自由人的联合体,在这样一个自由人的联合体里面,每一个人的自由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是《共产党宣言》里面说的话。马克思说在这个过程中,全世界无产者要联合起来,我们失去的是锁链,赢得的是整个世界。

毛泽东也建构了一套理论。毛泽东思考的是如何将马克思主义的理想落地变成现实。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成立之时我们就将为民族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我们的初心和使命。但怎样才能够实现这个目标?马克思没有说,他没有来过中国,他不知道中国的国情。最开始把马克思主义带到中国的李大钊,会同陈独秀等人建立了中国共产党,可是他们也没有回答怎样才能够建立社会主义。“两个必然”——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如何能够实现?李大钊、陈独秀没有回答,后来的王明、博古也回答不了,而毛泽东作了回答。毛泽东怎么回答的?武装夺取政权、农村包围城市、党指挥枪、走中国特色革命道路,这是毛泽东的回答。毛泽东在思考怎样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变成现实的过程中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每一个理论都是在回答现实的问题,要通过理论来说服自己,通过理论来引领自己,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

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反思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但到底什么是社会主义?邓小平作了回答。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邓小平解决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他提出了一个命题——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毛主席走的是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邓小平走的是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它们都是相对于苏联模式来说的。我们的每一个理论都针对着现实问题,包括“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也是如此。党的十八大召开的时候,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党正处在新的历史方位。在2010年前后那段时期,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他们的战略重心东移,国际形势变了。2001年“911事件”爆发之后,美国主要精力在反恐,而不是中国。2010年以来,美国提出“亚太再平衡战略”,要重返亚太,构筑一个对中国的新的包围圈。国内也面临着很多挑战,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我们党自身也面临很多危险和挑战。所以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不断的自我革命、刀刃向内。在那样一个特殊的历史时刻,习近平总书记思考我们这个国家、我们这个党、我们这个民族要走向哪里。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的全国人大闭幕式的讲话中指出:实现中国梦,要走中国道路;实现中国梦,要凝聚中国力量;实现中国梦,要弘扬中国精神。用一个“梦”来凝聚团结全体共产党员、全国各族人民。实际上这个梦我们早就有了,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是这个梦,就是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自鸦片战争以来,整个20世纪,这100多年,我们奋斗的主题。但是有些人走着走着就忘记了自己的初心和使命。我们必须要知道,无论我们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我们从哪里出发、为什么出发。所以2012年我们重拾“梦理论”,告诉大家我们有一个梦,这是我们的初心和使命,我们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新的国际国内挑战的情况下,朝着这个初心和使命继续前进。在这个背景下,我们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新的历史飞跃,诞生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客观的说,十八大以来,我们大家都学了很多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确实很提气、很鼓劲、很指引人,文风也不一样。同时作为党员,学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之后,觉得确实要时时打理我们的初心和使命,不要把它忘记了。所以加强理论修炼,学深悟透共产党人的真经很重要。

二是加强实践淬炼。要到火线上去、到重大工作、重大斗争第一线去接受考验,在“大风大浪”中接受检验、经受磨炼,以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为引领,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在复杂严峻的斗争中历练成长。毛主席说: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有一段时间我们大家都习惯于做好人、做好官、怕得罪人、不敢得罪人。如果人人都做太平官,人人都不得罪人,大家看到问题,不指出来、不去斗争,那这个社会还怎么前进?特别是一些官员做太平官,怕得罪人。我们常说,你要做好人,就做不了好官;要做好官,你就做不了好人,当官就一定要得罪人。作为一个党员,如果连起码的斗争品质都没有了,那怎么为实现初心和使命而奋斗啊?没有斗争精神,三座大山如何推翻?没有斗争精神,文化大革命怎么结束?没有斗争精神,那么多腐败分子如何得以落马?今天的国际社会,面对以美国为首的国家,不去斗争如何活得下去?国内亦然,十三五期间要打“三大攻坚战”——污染防治、脱贫攻坚及防范和化解风险。大家都知道贵州是两江——珠江、长江上游的生态屏障,这些年我们关闭了多少化工厂?乌江网箱养鱼也不准搞了?不去斗争是不行的。污染防治攻坚战、脱贫攻坚战,都不容易,事非经过不知难,没有斗争精神,这些事是干不下去的。党员干部如果连基本的斗争精神都没有,看到违背初心和使命的事,不敢去说、不敢去斗争,那就不是一个合格的党员。

三是加强作风磨炼。作风磨练最重要的是群众路线,不能脱离群众。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座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岗位,当我们在这个岗位时,我们是为人民服务中的那个“服务者”;当我们离开这个岗位的时候,我们是为人民服务中的那个“人民”。我们在不同的岗位上相互服务。但我们是否真正体会到了为人民服务这句话?很多时候我们往往只是考虑自己怎么方便,而不是考虑群众怎么方便;当自己作为被服务者的时候,往往感觉到办事情怎么这么不方便。换位思考、将心比心,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来考虑问题,我们发现这就是一个作风问题。如果每个人都不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来考虑问题,都不将心比心,都只考虑自己工作的时候怎么方便,那么大家可能会谁都不方便。这是很简单的道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然而就是这么一个很不高深的道理,在工作当中往往做得不好,这个时候就要用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锐利武器去洗涤我们的思想和灵魂。比如:博物馆是窗口部门,在这个岗位上我们是服务者,在设定规章制度、工作措施等时,我们是否为观众提供了更多的便利?是否只从自己怎么方便的角度来考虑工作?如果有,就要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武器来检讨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我们的服务质量,才能够实现博物馆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我们要思考群众需要什么样的博物馆,我们要回答好这个问题,这就是作风磨练的问题。如果我们不思考群众需要什么样的博物馆,我们老是思考我怎么方便,那我们博物馆事业永远也发展不起来,博物馆就会变成一个众矢之的,有可能今天一个观众写一封信,反映到省长信箱那里去了,明天一个观众又写一封信反映到省长信箱里去了。

3.传承发展优秀文化,大力弘扬伟大精神

传承发展优秀文化,包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崇高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统是什么?是从夏、商、周、秦汉、隋唐、魏晋南北朝到宋元明清的千年传统,是几千年来历代中国人民、中华民族锻造出来的优秀传统。继承崇高革命文化从什么时候算起?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在中国人民为争取自己的独立和解放事业而不懈努力的奋斗史中铸就出来的文化就是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主要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1956年我国建成社会主义以来创造的先进文化。

大力弘扬伟大精神,包括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长期以来形成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伟大精神集中体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2021年9月29日,党中央批准了中央宣传部梳理的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2周年之际予以发布。

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包含以下精神(46个):建党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照金精神、东北抗联精神、南泥湾精神、太行精神(吕梁精神)、大别山精神、沂蒙精神、老区精神、张思德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红旗渠精神、北大荒精神、塞罕坝精神、“两路”精神、老西藏精神(孔繁森精神)、西迁精神、王杰精神;改革开放精神、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青藏铁路精神、女排精神;脱贫攻坚精神、抗疫精神、“三牛”精神、科学家精神、企业家精神、探月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丝路精神。

上述46个精神中,有两个精神和我们贵州的关系特别紧密。一个是长征精神,另一个是遵义会议精神。

关于长征精神,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10月21日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伟大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2019年,党中央批准建立了三个国家文化公园——长城、大运河、长征,其中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重点建设区在贵州。贵州为什么会成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重点建设区?因为贵州是长征从挫折走向胜利的转折点,是形成长征精神一个非常重要的地方。

关于遵义会议精神,2015年6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遵义会议纪念馆后指出:遵义会议作为我们党历史上一次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重要会议,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走独立自主道路、坚定正确的政治路线和政策策略、建设坚强成熟的中央领导集体等方面,留下宝贵经验和重要启示。我们要运用好遵义会议历史经验,让遵义会议精神永放光芒。

2021年2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贵州时的讲话中指出:要结合即将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从长征精神和遵义会议精神中深刻感悟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实事求是、坚持真理,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咬定目标、勇往直前,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习近平总书记说要从长征精神和遵义会议精神中深刻感悟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为什么?就是为了修炼共产党人的心学。我们今天搞党性教育,提高党性修养,修共产党的心学,怎么修?贵州有很宝贵的资源,就是长征精神和遵义会议精神。因此,我们贵州人要有一份自豪感。我们有资源,不仅有阳明心学的资源,还有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的资源,有传统的资源、也有革命的资源,目标就是修好共产党人的心学——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另外,我还想说一下,革命文物是革命历史和革命精神的物质见证。文物的价值包括科学价值、艺术价值、历史价值,而革命文物在这三个价值的基础上多了一个价值——革命价值。

认定革命文物的标准主要是一条主线和两个见证。一条主线,就是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奋斗历程为主线。两个见证,就是见证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伟大斗争、见证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救国兴国强国的伟大贡献。我们按照“一条主线两个见证”的标准来认定贵州的革命文物,在今年6月份,也就是建党100周年前夕,发布了贵州的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其中不可移动文物604处,可移动的珍贵文物112件/套。

贵州革命文物丰富,尤其是长征文物资源丰富,2019年被党中央确定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重点建设区。贵州被确定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重点建设区后,我们主要的工作有几个方面:一是做规划,编制《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贵州重点建设区建设保护规划》,已经上报中央待批复;二是出台法律,出台了全国第一部关于长征公园的法律——《贵州省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条例》,于今年建党100年前夕公布;三是在中央支持下推进了一批重点项目,主要是“1+3+8”标志性项目,其中包括长征文物的保护利用。整个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分为4个区,分别是管控保护区、主题展示区、文旅融合区、传统利用区,我们将围绕这4个区来做文章。下一步我们将在各方面的大力的支持和合力推动下有序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以后贵州会向全国和全世界展现出一张新的名片——长征国家文化公园。

文物工作者应在自己的岗位上践行初心使命,做革命文物守护人。我们守护这些文物不仅仅是在守护这个物,而是守护这个物背后所呈现出来的、所承载的优秀传统文化、崇高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我们就是要通过这个物,见人、见事、见精神,守护我们的文化根脉,彰显我们的文化自信。文物工作者在这个岗位上把文物守护好、展示好、把文物故事讲述好,我们也就是践行了初心使命了。

最后,我们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中的一段话作为本次讲座的结束语: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过去一百年,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现在,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全党要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把握历史发展大势,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始终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决不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奋力实现既定目标,以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不懈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jpg

互动交流:

问:您认为在我们研究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理论结合的边界在什么地方?

答:这个问题很大。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是一个实践的过程,大家都知道,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没觉得传统文化有什么优秀的地方,那时反对旧文化的人都很爱国,希望国家振兴。那么问题来了,一群爱国者要用革命的方式和传统的旧文化告别,但这群人又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继承者与发扬者——继承爱国主义精神,他们一面反传统,一面又很传统,本质上是传统的士大夫,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但他们对自己的行为没有理论上的自觉和自信。后来,毛泽东在理论上开始自觉和自信,把“实事求是”这个传统的话语,变为党的话语,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十八大以后,我党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提出要用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价值观。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实现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这体现了这种结合在理论层面的一种自觉转变。体现出我们在马克思主义和传统文化的结合方面,理论上更加自觉和自信了。如果要说一定要有个边界的话,这个边界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能动摇。


王曼同志总结指出,今天丁凤鸣同志从共产党人的心学的命题提出、基本内涵、与阳明心学的本质不同、如何修炼共产党人的心学,系统阐述了共产党人的心学;还介绍了什么是长征精神、什么是遵义会议精神。最后结合自己的工作,对革命文物、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作了介绍。讲座的内涵很大,信息量很多,希望大家认真消化吸收。



(袁炜、吴进阳根据录音整理,已经主讲人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