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本站 作者:贵州博物馆-清乐平策展小组 杨茜怡 阅读:3925次 发布时间:2022-04-08
从宋英宗时期到现代,这期间有将近一千年的时间,关于《北宋韩琦楷书信札》卷的流藏情况基本清晰,尤其在元、清、民国至当代几个时段的某些节点上,几乎可以准确地知晓收藏人和流转的时间。下文将以宋元时期、清代、民国至当代这几个时期来讲述《北宋韩琦楷书信札》卷的流藏故事。
宋元时期
就《信宿帖》和《旬日帖》而言,此二帖是韩琦寄给友人的书信, 理应藏于受书人家中。按常理推测,很长一段时间此信也应该是在欧阳修后代的手中保存。后自北宋年间金人南侵至迁都至元朝建立的这二百余年的时间内,战乱频繁,故人故物包括韩琦此二贴难免遭受种种颠沛流离。但在元代中后期,根据帖后跋文可知,此二帖藏于契丹贵族石抹家族手中。石抹家族是元朝的重要开国武将世家,自成吉思汗伐金始,石抹家族及所率领的黑军一直都是对外征伐的重要力量,常以先锋军的身份出现。曾攻战金国陪都北京、东京,北宋故都开封,在这些战争中均立下头功,俘获物资甚多,可谓功勋显赫,赏赐丰厚,其中应不乏历代珍玩古物。之后在蒙古人平南宋、攻占长江以南诸城的战役中,石抹家族及所属的黑军也是重要的征战力量。黑军所攻打的几地均是南宋的中心区域,也是北宋南迁之时主要目的地,很多世族大家聚集于此,富庶繁荣,人文荟萃。
由此看来,在半个多世纪的战争中,韩琦的手书作为一件传世法 书,很可能就在攻城略地的过程中作为战利品落入石抹家族之手。再
蔡景行跋
杨敬德跋
结合《北宋韩琦楷书信札》卷后的跋文分析,蔡景行跋文中的“元帅萧侯珍藏既久”、杨敬德跋的“萧元帅北野相君藏□□矣,未尝出以示人”等句子,与上文石抹家族的历史相印证,可以推测,在一段时间内,韩琦此二帖被石抹家族所收藏,一直传至石抹继祖。石抹继祖将其赠予韩琦九世孙韩诚之。此赠书一事,在当时传为佳话,众多元代名人在卷后题跋记述此事。数位提拔者都生活在元朝中后期,因此可以推定,此二帖在元朝中后期都在韩琦后人手中保存。
清代
从元到清,朝代经历几番更迭。其间,很长一段时间内《北宋韩 琦楷书信札》卷既无相关的文献记载(后述),也无新的题跋者,也就是说,此帖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极可能秘不示人。清初,随着“南画北移” 的大势,此卷又流入北京文物市场,被高士奇所购得,它的流藏才又清晰起来。高士奇购得此帖后倍加珍爱,多次题跋,将其列入私账《江村书画目》的“永存秘玩上上神品” 一列,希望永传子孙。遗憾的是,在高氏故去后,其藏品也随之四处流散。其中,韩琦此卷进入了清内府。具体流传细节缺乏相关资料,但就现有的材料来看,在高士奇过世后,此卷应为王鸿绪所得,之后经王鸿绪本人或后人之手献入清宫,《北宋韩琦楷书信札》卷在清宫中一藏就是二百来年。在此期间,韩琦此二札备受皇家重视,经过 乾隆、嘉庆、宣统三位皇帝的鉴赏,并钤有鉴藏印信。其中的《信宿帖》和其后的《蔡景行跋》还入选《三希堂法帖》。此卷虽多次流传,但保护妥善。现此卷后有高士奇和王鸿绪的跋文,可见在进入清宫前重新装裱过,很可能就是在高士奇手中所重裱的。
民国至现代
民国十三年( 1924),清逊帝溥仪离开紫禁城,《北宋韩琦楷书信札》卷也随溥仪出了清宫,藏于伪满洲国皇宫的小白楼中。民国三十四年(1945),日本投降,日军从东三省撤离,此卷随众多字画一起流入东北的文物市场,后又几经辗转,流入贵州。如今,《北宋韩琦楷书信札》 卷作为珍贵文物,在贵州省博物馆得到妥善的保存。
关于《北宋韩琦楷书信札》卷的流藏情况大致如上文所述,在2012年,该卷被国家文物局列入《第二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目录(书画类)》国家重点保护、且禁止出境展览的国宝级文物。欢迎大家来贵州省博物馆参观,一睹保存近千年的《北宋韩琦楷书信札》卷真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