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韩琦楷书信札》卷 系列解读(三)——卷后跋文

来源:本站 作者:贵州博物馆-清平乐策展小组 杨茜怡 阅读:4306次 发布时间:2022-04-08

 贵州省博物馆近期展出的国宝级藏品《北宋韩琦楷书信札》卷让观众朋友得以亲眼目睹韩琦的两帖真迹,即《信宿帖》和《旬日帖》,此二帖历来受世人所珍视,被作为重要的法书珍藏近千年。在两帖之后,有十一人题写的十三段跋语,与其互相增益。跋语作者依装裱顺序分别为元代的蔡景行、泰不华、杨敬德、祝蕃、班惟志、李齐、张圣卿、李懋、陈梁,和清代的王鸿绪、高士奇。其中杨敬德、高士奇二人分别题写了两段跋语。十一位题跋人中,除陈梁外,其余皆可考。下图中对每一位题跋者的生平作了一个简要的介绍,并详细释读了每段跋文。

(十一位题跋者的简介图)

通过对这些收藏、鉴赏、题跋者的考证,可以从一定程度上了解到当时的士人、官员们的交游状况及书画互动情况。尤其是元代的十四位鉴藏人中,有色目人、契丹人、汉人,有参加科举入仕的朝廷高官,也有在地方为教习的儒士,更也有终身不出仕的处士。如此多民族且身份不同的人相互交织,折射出元代多民族文人之间的互动关系及在朝、在野的交往状况。如此情况,在清代亦然。这些考证更让我们增加了对《北宋韩琦楷书信札》卷历史价值、艺术魅力、故事性及趣味性的感怀。

这十三段跋文中每一跋都有独立的价值,不仅可以梳理韩琦二帖的流藏经历,也是一个时代书法状况的反映和实物见证。元代九人的书法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元代中后期江南书法的状况。在复古主义思潮的影响下,以晋唐为宗,回归到“二王”书风,又重视唐人的法度,远离宋人个性张扬的“尚意”书风。文人士子皆以书坛盟主赵孟頫为师,在草书、行书、行楷、隶书中都能看到赵字的痕迹。同时,在复古书风的影响下,篆隶书得以复兴,书画作品后时常出现隶书题跋,某种程度上说明了隶书的广泛运用和文人雅士对这种书体的喜爱。清代二人三段跋文,皆为清初官方书法的典型代表,以中正、平和、恭谨为主要风格。虽缺乏可圈可点的特色,但也体现了一个特定时代和一些特殊群体的书法特征。

《北宋韩琦楷书信札》卷作为韩琦二札与后世跋文的合裱之卷,流传约千年,涉及多个时代及多位历史名人,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此卷现今保存状况较好,为历代传世法书中的珍品。

想要了解国宝级藏品《北宋韩琦楷书信札》的更多解读,欢迎前来参观《清平乐——<韩琦楷书信札>及宋代文人风韵展》。

请关注贵州省博物馆官方微信公众号,了解更多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