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韩琦楷书信札》卷 系列解读(五) ——韩琦书风及《信宿贴》书法赏析

来源:本站 作者:贵州博物馆-清乐平策展小组 杨茜怡 阅读:4868次 发布时间:2022-04-08

晚唐至五代,社会动荡、民生凋敝、政权更迭频繁,文化也处于没落状态,书法艺术更是萎靡不振。历代法帖十之七八毁于战火,书法名家屈指可数。宋代初期,书法艺术上承五代余韵,并未有太大起色,仍是一派萧条景象。直至宋代中期以后,当朝的士大夫,如范仲淹、欧阳修等人,提出了以人品论书品的书法理论。在历代书法家中颜真卿的忠义形象与颜书所体现出的朴素庄严、中正敦厚的风格合为一体。而这种统一正符合北宋中期文人们的道德自律、责任意识与审美情趣。颜书也以此成为书法与道德相结合的典型范式。故而出现了一股格外推崇颜真卿书法的热潮。(如图)

1650871576430701.jpg

唐·颜真卿 争座位碑拓片(清拓)

1650871609883497.jpg

唐·颜真卿勤礼碑拓片(民国拓)


韩琦曾与范仲淹共同镇守西夏,同出同入数年,之后二人又共同主持庆历新政。他在思想和行为上都深受范仲淹影响。他们都将颜真卿视为道德典范,书法上也大力推崇颜真卿。这不难理解,素以刚正、耿直而著称的韩琦自是偏爱质朴、宽博、厚重的颜书。韩琦仰慕颜真卿而师法颜体,且在当时还影响了一批庆历新政的官员。遗憾的是,他的作品流传并不多。或是因韩琦专注于政事,无暇顾及书法创作的缘故;抑或因其功勋卓著,故后世每每提及,都尽言功德之事,书名反而不显。仅就文献记载来看,韩琦的书法作品有十余件,但半数已佚散。现今还能看到的,含翻刻碑刻在内也就七八件,墨本真迹仅有四件。墨本真迹其中两件仅是名画上的观款(如图),另外两件就是《北宋韩琦楷书信札》卷中的《旬日帖》和《信宿帖》。

  

                             《唐阎立本帝王图》韩琦观款    《唐人双勾晋王羲之行草书平安帖》韩琦观款


《旬日帖》不能确定准确的时间,《信宿帖》可确定为嘉祐八年(1063)之秋冬,或在治平元年(1064)之春书写,时韩琦44岁左右,正值中年。若以少年学书论,此时韩琦的书风应较为成熟,但仍处于上升状态。《信宿帖》纵 42 厘米,横 37 厘米,十五行,一百五十余字,楷书书写。(如图)

宋 ·韩琦楷书信宿帖 


此帖以楷书书写,雄劲端重,丰腴俊逸,很得庙堂之气,正似颜鲁公笔法。正如泰不华在卷后跋中所云:“端谨遒劲,得颜鲁公法为多。垂绅正笏,端居廊庙之气,蔼然见于纸墨间。”细观其字,很得《颜氏家庙碑》神韵,笔画的粗细、钝锐对比明显。如竖、点、撇、捺等纵向笔画较粗,圆润饱满。而横向笔画则较轻,略为细劲,如此便形成了明显的横轻竖重的差别。左右笔画也是如此,右边笔画较左边笔画更粗壮、圆润。而且横画端平,左右竖笔略呈向内的弧形,使得字体结构圆紧浑厚,如“而”“消”“读”“自”“谓”(如图)等字。

bfee0f609890544845820fcf8234214.jpg

 信宿帖与勤礼碑对比


但细细品味,其字在端正磅礴的颜体楷书的气息之下,又兼糅柳公权楷书的风格,尤其是转笔挑钩处,颇显柳字的特点,如“测”“为”“末”“再”(如图)等字的竖钩皆为柳公权《神策军碑》中的写法。且横划多有方笔,如“百”“干”“不”“前”几字,也是极具柳书的特点。

2cceff467afbfe47bf8ff8671700309.jpg

信宿帖与神策军碑对比


《信宿帖》从整体风格上来看,多力丰筋,既得颜字的宽博内敛、大气磅礴,又多一层柳书的挺拔峻朗,故而显得格外的庄重严谨,属典型的颜筋柳骨,堪称佳作。在卷后跋文中,蔡景行云:“银钩铁画,出入于唐贤颜柳之间,其端重刚劲,类乎为人。”明人王世贞也在《古今法书苑》中评价过韩琦的字:“魏公此书,全法颜平原,而时时露柳骨。” 

韩琦历仕三朝,出将入相,以严谨正直著称于世,声名颇高。故而后世在评价他的书法时,也常常将其书品与人品相联系。如前人所言,韩琦书法端谨沉着、从容大气,有着庙堂之气,如其为人处世一般让人敬重。但细观其字出颜入柳,取法两家,筋骨俱在,绝非纯粹的以书传人,而是书者在技法上经过数十年的淬炼,达到相当造诣的书法呈现。再加之人品性情使然,使得字字有力,行间的从容气度自然流露。

北宋中期,在一批以儒家道德伦理为处世准则的读书人倡导之下,书法领域将书品与人品联系起来,掀起了一股推崇颜真卿书法的风潮,韩琦亦在其中。他以师法颜真卿的亲身实践,带动了一时学颜字之风气。历代文献提及韩琦书法,无不云其字如颜体。就现今其存世书法来看,也确如文献记载一般,深得颜鲁公三昧,磅礴大气、端谨严正。尤其是作为墨迹纸本传世的《信宿帖》,铁钩银画,筋骨具存,堪为宋代楷书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