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博亮相剑桥,《纹以载道》领略民间纹样艺术

来源:本站 作者:周小炜 阅读:5679次 发布时间:2022-06-27

图片1.png  

当地时间2022620上午9:00,中国国家艺术基金2022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纹以载道》中华民族传统纹样精品及创新设计展”在英国剑桥大学艺术展厅Pitt Building开幕。作为合作单位,此次展览我馆共有18个关于贵州非遗文化视频参展。

贵州是非遗大省,现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世界级名录3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85项、省级561,数量位居全国前列。本次展出的视频中就包含了马尾绣、扎染、银饰等工艺的制作和成品展示。

《纹以载道》中华民族传统纹样精品及创新设计展”是由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发起,国家艺术基金2022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海外展,旨在促进中国文化的国际交流与推广。本次展览共展出100件作品,包括中华民族传统民族服饰精品、民族图案绘画作品创新设计衍生品全方位呈现中华纹样艺术丰富的面貌,带领观众从中领略其精神内涵。

460720944408012933.jpg 

此次展览将有力地推动中华民族传统纹样艺术的国际交流与传播,对民族传统文化在当代语境下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到626日,后续于剑桥大学艺术展厅Storey's Field Centre继续展出。

 

 

马尾绣:马尾绣是一种传统刺绣工艺,由水族妇女世代相传,被誉为“针尖上的活化石”。

马尾绣工艺十分复杂,采用这种工艺制作的绣品具有浅浮雕感,造型抽象、概括、夸张。

2006年5月,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申报的水族马尾绣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图片2.png 

国家级非遗马尾绣 

 

 

罗甸扎染:布依族土布制作扎染工艺是中国贵州省罗甸县布依族人们的一种传统工艺,他们自种棉花、自栽蓝靛。衣着达到自给自足。土布扎染印花原理是将花饰脉络用针线缝扎,使染料浸不到缝扎之处,这与染单色布的原理异曲同工。

扎染所用的是自纺自织的土布,一般都是用四踏板的织机织成,布匹纹理呈回字形,当地群众称为颗粒布。在绘制图案时,先将土白布平铺于桌面或石板上,用圆珠笔或彩色粉笔即兴绘出各种图案。传统图案基本为花鸟虫鱼,现在也把汉字、拼音甚至英语融入传统图案中。

布依族同胞以前没有自己的文字,史书上也没有记载布依族同胞纺花、织布起源于何代。千百年来他们都是通过口传心授,母传女,师传徒,织布、雕花、刺绣、做扎染的技艺传承至今,不断发展。也许这些技艺同他们的发展史一样渊远流长。

 

布依族织布工艺

 

 

省级非遗罗甸扎染 

 

雷山银饰:贵州苗族银饰的加工,多由家庭作坊手工操作完成,包含铸炼、捶打、拉丝、搓丝、掐丝、镶嵌加固、洗涤等多道工序,复杂而精细。苗族没有自己的文字,在漫长的迁徙和征战历程中,苗族银饰的素材涵盖了飞鸟虫鱼、花花草草以及传说故事等。

苗族银饰可分头饰、颈饰、胸饰、手饰、盛装饰和童帽饰等,都是由苗族银匠精心做成。在千年历史流传中,苗族银饰以其多样的品种、奇美的造型与精巧的工艺,不仅向人们呈现了瑰丽多彩的艺术世界,也展示出苗族丰富的精神世界。

2006年5月20日,苗族银饰锻制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629231870242691679.jpg 

国家级非遗雷山银饰

  

枫香染:枫香染制作技艺的主要流传于贵州省黔南州惠水县东南部的雅水镇、太阳乡及周边布依族地区。它传承千年之久,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在《造物古歌》里就有记载。简单的靛蓝(板蓝根)染料与枫香牛油的巧然结合,或蓝底白花或白底蓝花,加之自然产生的冰裂纹效果,如同青花瓷一样散发着人文与自然融合的素雅之风。枫香染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与学术研究价值,是探索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不可多得的不须出土的文物

2008枫香染技艺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45214692207886151.jpg 

国家级非遗枫香染

 

(文字:周小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