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本站 作者:贵州博物馆 阅读:4994次 发布时间:2023-09-15
会议主持人:李渊副馆长
讲述嘉宾:蔡回阳 研究馆员
会议时间:2023年6月29日(星期三)下午14:30——17:00
会议地点:贵州省博物馆A区二楼学术报告厅
36年磨砺
——从事贵州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调查研究三十余年
蔡回阳老师从事古脊椎和古人类调查研究三十余年。本次讲座,他主要围绕田野工作实践以及平时工作的一些经历展开叙述。蔡老师为馆里积累了许多史前文物标本,参与发现遗址和地点300来处,收存到馆里大约二、三十万件化石和石制品。关于工作经验,他说:“要在大环境下选择适合自己的、理想的专业方向,并机动灵活地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去实践,不断前行,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实践出真知!”他正是这样走过来的。
一、田野工作实践
蔡老师的田野工作具体说来主要包括调查、发掘两个部分,他还特别跟我们分享了有关化石征集、采集的一些趣闻。
1.调查:
1977年黔南独山调查得到了一件牙齿;1978年普定调查发现白岩脚洞、洞口、坡摸垭口洞:(岩溶科调项)。1980年4月考察桐梓岩灰洞发现一枚人牙,并调查发现桐梓马鞍山遗址。1983年上半年征集贵州龙、发现安龙菩萨洞遗址(并进行清理发掘)、阿照小洞(含化石点);下半年毕节调查处理扒耳岩化石点、发现老鸦洞(老鸹洞)、扁扁洞、海子街大洞(猴洞)、关口大岩洞、米洞、小坝吴家大洞、朱昌牛鼻洞(雾里探洞)、汉屯马鞍洞等;1984年复查毕节扒耳岩等,赴北京整理白岩脚洞发掘所获物件。1985年(复核菩萨洞地层)上半年发现安龙观音洞(及其堡上和七星洞4洞地点)、安龙福洞(缪家大洞)、兴义张口洞(并清理),下半年发掘毕节老鸭洞、海子街大洞和扁扁洞;1986年洪家渡水淹区(纳、织、大、黔西)调查发现纳雍老凹坝、织金以那架川洞、八步小岩山、茶店猫猫洞、大方羊场奶奶洞、陇公路穿岩等(这是最有印象和惊险场景的一次调查:武佐河德黑大坡河谷遇蛇的惊险场景;爬化石乡手扒岩和到寄种坝那段鬼迷的黄泥巴路)。1988年金沙、黔西调查发现金沙石场大宝洞、黔西凤凰穿洞、焦家坡洞、乌落坝洞、雨朵岩封口大洞、小坝白岩洞、四方井风水山岩洞、谷里川洞、观音洞、桂箐朴书地小洞、大白岩洞等。1990年到安顺云峰为处理群众集资挖宝之事,并到普定加工发掘工具,顺便调查发现二铺老母猪洞、砂锅寨穿洞、高洞、旧州老孟寨、象鼻洞1-4、环圆洞、猫猫洞、三铺王家院子观音洞、安庄屯大岩洞、小寨穿洞等。2001年平坝恐龙化石保护区划调查发现恐龙化石点4个,规划区外调查发现史前遗址和地点9个(上洞、下洞、打鼓洞、观音洞、金银小洞、天龙城门洞、城关龙凤山、城垣堡丘顶,有些名称记忆有些模糊了),2009年,三普调查安顺西秀、镇宁、紫云、平坝和贵阳三县一市,共发现史前遗址和地点140多处。
2.发掘:
1979年第一次发掘普定白岩脚洞遗址,1982年再度系统发掘,期间1981年参加普定穿洞遗址发掘。1983年抢救性清理安龙菩萨洞。1986年抢救性清理发掘兴义张口洞(地点已记不清)。1985年10至12月发掘毕节青场老鸭洞、海子街大洞、扁扁洞。1991、95、96年发掘安龙观音洞遗址(注:91年发掘遇难受阻,追阻未成,不允许当地人协助做事,传票。发掘期间遇旱情、水淹等。按5m水平层的埋藏学方法发掘至今为到底,方法好效率低。)1998年息烽阳朗鸦米寨龙背坡恐龙发掘,但最终化石仍未收归我们博物馆、胶卷底片借用不还。1999年平坝城关水泥厂恐龙发掘。发现恐龙头骨,完整的躯干前肢和后肢,恐龙蛋,胚胎发育体和幼体。
3.化石征集和采集趣闻:
化石征集和采集过程中比较有意思。主要有:1979年,乌沙安顺龙的征集,当时只花了42元的运费,从兴义托运至贵阳;2002年,六枝郎岱剑齿象头,当时以借的方式拿过来的,借条至今存六枝特区文化局。2010年,关岭化石征集,颇有做“地下工作”的感觉,夜深两点还在讲价钱,反正抱着少花钱为博物馆做成事的决心。此外,还有盘县新民征集,乡政府回避,通宵乘夜车回贵阳,十分艰辛。
二、日常工作经历及经验总结
蔡老师认为,影响事业的成功的因素很多,最关键的是勤劳。此外,还要有好的理念、信心,要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工作要讲究方法等等。
勤劳。他说:“勤劳的人走哪里都会被人接受!” 作为一个博物馆人,凡是对博物馆有利的都做。年轻人有的是力气,“劳力舍了劳力在,今天去了明天来”,他说。
树立信心。蔡老师回忆自己的经历,他说:“受传统教育影响,我是干一行爱一行。初来馆里,因我所毕业院校名气较软,专业也比较一般,起初服从分配也比较听话,征收过瓷器,参加《红军长征在贵州》展的展陈工作、罗会仁老师跟他说‘喜欢、看得起才叫你’,老同事那句话给了我信心,这是熟悉博物馆工作的过程。”他说,作为一个从事材料科学的人,他的个人理念是“有核桃不愁没有棒棒敲”,努力寻找地点,收集材料,日后就有收获。
工作要有方法。他认为,养成作日志的良好习惯,不管做哪项工作,最好都要做记录,包括日常工作日志和野外工作日志都要这样,“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工作中,也不要太死板。他说到,好多次都属于趁机而行,借题发挥,有时“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例如:80年,借遵义高桥化石点调查处理的机会到了桐梓岩灰洞,获得人牙,回程调查了马鞍山;83年,借毕节扒耳岩、大方猫场化石点调查处理的机会,发现老鸦洞、扁扁洞、海子街大洞等一批遗址;90年,借安顺云峰群众集资挖宝调查处理的机会发现旧州猫猫洞、三铺观音洞、安庄屯大岩洞、砂锅寨穿洞等;2001年,借平坝恐龙保护区划调查之机在区域外调查发现城关龙凤山等9处遗址和地点,等等,都是灵机一动做出来的,当然,总是以“把事办好”为前提!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蔡老师也感叹自己还没有把事情做完,他说:“应该做的工作太多太多,最起码的整理研究还需要做,如贵州旧石器、贵州史前史、安龙观音洞遗址发掘报告等,安龙观音洞当继续发掘到底,要探讨的学术课题更多,息烽恐龙化石未收入馆藏,平坝和息烽恐龙化石地点也有待继续发掘”。他寄希望于年轻的博物馆人,他鼓励我们说:
你们趁年轻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