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出时间:2015年5月18日-7月10日
展出地点:贵州省博物馆
前 言
瓷器的英译就是china,足见凝聚了中国的特色。
中国原始瓷器始于商代,成于西晋而盛于唐宋。唐宋时期中为特产随丝绸输往国外,随着航海业的发展,对外贸易进一步加强,中国瓷器大量远销海外,陶瓷外销呈现出空前繁荣的局面。明代万历时期,中国的克拉克瓷大批量远销欧洲市场。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期, 景德镇御窑厂瓷器的烧造达到历史上的顶峰,中国外销瓷的艺术和技术传播到海外。
中国外销瓷器在传播中国园林文化的过程中曾起过重要作用。中国园林肇发于商、周,盛于唐宋而集大成于明清,伴随中西文化交流而传到欧洲。中国陶瓷外销欧洲的过程中,瓷器上的纹饰,包括花木、山水、亭台楼阁等的园林内容传入欧洲,对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等国家的园林理念和园林形式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国外销瓷也因此成为中西方园林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与很高的学术价值。
本次展览精选中国园林博物馆馆藏120余件明清外销瓷珍品,系统而全面的展示中国明清外销瓷的输出及17世纪中叶至十九世纪欧洲仿制的瓷器,透过实物可以了解中国自然观通过瓷器这种媒介的西传,从而感受中国传统园林文化的魅力和深刻的影响力。
部分展品赏析:
1、青花瑞鹿纹盘
明 万历(1573-1620)
这是一件典型的克拉克装饰风格磁瓷盘。盘沿八组莲瓣形开光内绘画折枝花卉纹,中心画面绘画两只小鹿,周围辅以松石祥云,寓意长寿。
2、青花风景人物纹大盘
明 万历(1573-1620)
中国江西景德镇烧造的外销瓷,克拉克样式。盘面满绘图案。盘心绘画二人坐于庭院之中。盘沿绘画以郁金花卉间隔的渔樵耕读四个人物,渔夫、樵夫、农夫分别手拿渔网、干柴和锄头,书生则手拿书本。
3、青花雏菊纹菱口盘
清 康熙(1662-1722)
盘为十六瓣菱花形,内外壁十六开光内绘雏菊,盘心为五朵卷叶缠枝菊。中国东海平潭“碗礁一号”沉船曾出水同类瓷器,该船装载的多为康熙时期景德镇民窑产品。
4、青花仕女婴戏图盘
清 康熙(1662-1722)
这件瓷器延续了万历时期的克拉克瓷风格,盘沿分区开光,开光内绘画了人物故事图案,中心绘画庭院内仕女及婴戏图。胎体坚致,反映出康熙瓷器的特点。
5、青花矾红描金花卉纹盘
清 康熙(1662-1722)
这是一件仿造日本“伊万里”风格的瓷器。17世纪30-40年代,中国的对外贸易一度停滞,荷兰转而购买日本瓷器。最早输出的日本外销瓷是有田烧造的青花瓷,从伊万里港船运至海外,荷兰人也叫它“伊万里瓷”,主要烧造釉下青花与釉上五彩加金结合的瓷器。康熙二十三年(1683)起,清政府解除海禁,重新开放海外贸易。荷兰东印度公司转而向中国预订瓷器,中国采用了日本“伊万里瓷”的设计,烧造出“中式伊万里瓷”。
6、青花花卉纹盘(欧洲加提篮)
清 康熙(1662-1722)
有些外销瓷在欧洲常被加上贵重金属,如金、银或铜,这些有时是一种装饰,有时则改变了瓷器原来的功能。这件青花瓷盘,除了盘周围镶嵌外,还加装了提梁,从而使盘子变身为提篮。这种对瓷器的装饰大约流行于17世纪末到18世纪中叶的欧洲。
7、粉彩 西厢人物圆盘
清 雍正(1723-1735)
这是一幅画中画,在瓷盘中心画展开的画卷,画卷上绘《西厢记》故事第二十四曲《乘夜逾墙》情景。在张生的爱情攻势下,莺莺给张生写了一首诗“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约张生晚上在花园相会。晚上张生到来,靠着旁边的一棵树爬上墙头,骑跨在墙头上,正准备翻墙过来。这个场景在清代前期的外销瓷上非常多见,一般是莺莺和红娘位于画面的左侧,而墙、柳树和张生位于画面右侧,这件正好相反的位置。《西厢记》故事是这个时期外销瓷上常见的装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