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屏查看  
  • 《御苑风华——颐和园文物精选展》线上展览(上)

    展出时间:2019年12月15日-2020年3月15日

    展出地点:贵州省博物馆负一楼7号临展厅

    前言



     


    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贵州省博物馆与北京颐和园联合举办《御苑风华——颐和园文物精选展》,展出清代宫廷文物100余件,涉及起居服用、文娱雅好、寿礼供奉及舶来奇珍等四个方面,从不同角度勾勒出了清晚期的宫廷生活的方方面面,呈现了皇室艺术品绝高的艺术造诣及奢华的审美风向。以期旧时华丽精致的宫廷文化如王谢堂前之燕,借文化遗产共享之东风,飞入寻常百姓之家。

     

    颐和园介绍


    颐和园,前身为清漪园,位于北京西北面,始建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园林面积逾300公顷,是乾隆皇帝为母祝寿而建的“三山五园”中最后一座园林,也是至今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园林。咸丰十年(1860)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焚毁。光绪十二年(1886)又开始修复清漪园。光绪十四年(1888),清漪园正式更名为颐和园。 


    重点文物介绍:


    0.1佚名纸本设色颐和园全图 

     

     

    年代:清


    尺寸:画心纵65.0cm横130.0cm;全幅纵89.0cm横163.0cm;厚2.8cm


    该图描绘了清晚期时颐和园及其周边的全景,以昆明湖由东向西俯瞰的角度,采用广角的方式概括了颐和园最为重要的标志性景观,近处是东堤绣漪桥、十七孔桥、文昌阁、长廊及佛香阁一带、西堤六桥、湖中岛屿及永和轮等园内各处景观,远处是玉泉山、稻田等,细致地描绘了颐和园内万寿山、昆明湖各处的园林风光。作品反映了晚清颐和园的状貌,富有时代特色,是研究颐和园及其周边的重要资料。

     



    0.2戴泽临摹慈禧油画像 

     

     

    年代:现代


    尺寸:画心纵232.0cm横142.0cm;全幅纵242.0cm横151.0cm


    慈禧油画像原件由西方第一位为慈禧画像的男性画家,美籍荷兰裔画家华士胡博(Hubert Vos)于1905年受清政府邀请为慈禧绘制。画作完成后深得慈禧喜爱,因此被制作成插屏形式,陈设于颐和园内。画中的慈禧端坐宝座,着黄色寿字袍服,手持牡丹花团扇,戴金指套,身后为竹林画垂帘,侧后左右对称设有鸾翎宫扇、方几和果盘。在画面左下角,有竖书的“华士胡博恭绘”中文及横书的“Hubert Vos”外文签名。作品中大量的中式场景和中式元素反映了近代中西肖像油画创作观念的交流融合。1979年颐和园聘请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教授戴泽对该画像进行复制,此作为戴泽临摹品。

     

    第一部分 华采衣兮若英


    ——起居服用篇


    部分说明:


    颐和园作为皇家园林,收藏有清末最高统治者起居生活所需吃、穿、住、用、行之物,数量众多、类型丰富,包括玉器、铜器、瓷器等诸多门类。其中慈禧在颐和园居住期间的起居服用之物更是保存完整全面,直接反映了慈禧太后居园时的生活样貌。这些物件奢华精致,带有典型的晚清宫廷风格和慈禧印记。

     

     

     

    补充说明:


    慈禧如何用膳


    根据清宫太监耿进喜回忆,慈禧太后传膳后,太监于堂屋南北向摆两张圆桌,桌上再摆一张宴桌,用完膳即撤。摆膳太监从膳房捧着膳盒来,盒外包黄云锻棉袱子,内侍太监总管先以银筷试尝,待菜品上齐后,禀“膳齐”。太后入座,摆膳及随侍太监陪侍左右,将盘碗上的银盖一一打开,并仔细观察慈禧太后,发现慈禧看哪品菜,就立刻把那个菜送至她面前。如果后妃、格格在,须得太后明示方可磕头谢恩,立在桌旁同食:未得明示,须退出堂屋。

     



    西膳房


    慈禧太后执掌大权时设有自己的私厨,叫做西膳房。下设五局:


    荤菜局:专做烹、炒、炸、溜、蒸、炖各种山珍海味、鸡鸭鱼肉等荤菜。


    素菜局:专用豆腐、面筋等素菜做各种炒菜、炸菜、溜菜等。


    饭局:专做饭、粥、馒头、花卷、烙饼、面条等主食。


    点心局:专做早点、午后点心,还有夜宵所用各种蒸、煮、炸、烙点心。


    饽饽局:专做酥皮饽饽(满语糕点)、酥盒子、奶油琪子、小炸食、赛其玛等点心。


    西膳房设总管太监总领各局,每局下又分股办事。专管捧膳盒送饭菜的小太监就有几百人。若慈禧巡幸,西膳房也须随驾伺候。

     



    重点文物介绍


    1.1粉彩碧桃石榴纹盘 

     

     

    年代:清光绪


    尺寸:口径21.5cm,底径13cm,高4.7cm


    瓷盘敞口,弧壁,圈足。胎体较薄,胎质洁白细腻;釉面光亮匀净。内心绘粉白二色碧桃及红石榴花,点缀深浅绿叶,口沿处饰如意云头;外壁作缠枝花卉三组。底红彩楷书“大清光绪年制”款。此纹样取石榴“多子”之意,深受清皇室喜爱,并责令御窑厂成套制作,目前仅颐和园所藏中既可见壶、盖碗、小碗、盅,及五寸、七寸盘。

     



    1.2珊瑚红地白竹纹碗 

     

     

    年代:清光绪


    尺寸:口径12.3cm,底径5.3cm,高6.5cm


    瓷碗撇口,深弧腹,圈足。胎体较薄,胎质洁白细腻;釉面光亮。外壁通体施红彩,并以留白的手法绘苍竹若干,取品相高洁之美意。底红彩楷书“大清光绪年制”款。此纹样表意吉祥,虽只具红、白二色,却能营造出鲜丽朦胧之感,深受清皇室喜爱,并责令御窑厂成套制作,目前仅颐和园所藏中既可见三、四、五、六寸碗,及四、六寸盘。

     



    1.3肩舆 

     

     

    年代:清光绪


    尺寸:长317.2cm,宽68.3cm,高103.8cm


    肩舆构造较为简单,左右两长竿,中间置座椅,椅子下方装有木板,周围无其他遮挡。根据乘坐人等级的不同,抬肩舆的人数也不同。

     



    1.4旗鞋


    旗鞋以木为底,又称“高底鞋”,根据鞋底的款式不同,可分为“花盆底”、“元宝底”、“马蹄底”等。木根以白细布包裹,一般高5至10厘米左右,鞋帮上饰以刺绣纹样及料器装饰片、料器串珠。

    慈禧非常喜爱旗鞋,她专门雇有一批艺工为其制鞋。慈禧所穿的旗鞋用料奢侈、饰品丰富。鞋面多用上好的贡缎来制作,饰物包括珍珠、璞玉、翡翠等,应有尽有。据说慈禧的旗鞋样式有几百种之多。德龄在其《御香缥缈录》里写道:“在宫中住了那么几年,没有一天不见有新制就的凤鞋,送到太后跟前来让伊品评和察看的。一天功夫,至少必有一两双,多至五六双”。

     

    1.4.1粉色缎绣万字曲水纹元宝底鞋 

     

     

    年代:清光绪


    尺寸:长21.6cm宽8.0cm高13.1cm


    清代后妃用鞋,鞋面为粉色缎,用丝线绣出万字曲水的纹样。表达连绵不断的吉祥寓意。鞋底以木材为料,外裱一层白布,再髹白漆。四周钉缀彩色料石。

     



    1.4.2黄色缎绣福寿万代纹马蹄底鞋

     

     

    年代:清光绪


    尺寸:长22.0cm宽10.5cm高20.0cm


    清代后妃用鞋,鞋面为黄色缎,用丝线绣出蝙蝠、团寿、万字、飘带等纹样,具有福寿万代的寓意。鞋口处镶以金线盘成的曲水纹绦边。鞋底以木材为料,外裱一层白布,再髹白漆。四周钉缀彩色料石作蝙蝠、铜钱、寿字等纹样。此鞋做工精巧,秀丽华美。

     



    1.4.3绿色缎绣蝴蝶纹马蹄底鞋 

     

     

    年代:清光绪


    尺寸:长21.3cm宽10.5cm高14.3cm


    清代后妃用鞋,鞋面为绿色缎,鞋头绣团寿纹,鞋面用丝线勾勒出蝴蝶翅膀,鞋头与鞋面组成一只完整的蝴蝶纹样。鞋底以木材为料,外裱一层白布,再髹白漆。四周钉缀彩色料石作蝴蝶与鞋面纹饰遥相呼应。

     



    1.4.4蓝色缎绣荷包牡丹纹马蹄底鞋

     

     

    年代:清光绪


    尺寸:长21.0cm宽11.0cm高18.5cm


    清代后妃用鞋,鞋面为蓝色缎,用丝线绣出鱼儿牡丹纹样。。鞋底以木材为料,外裱一层白布,再髹白漆。四周钉缀彩色料石作蝙蝠、铜钱等纹样,寓意“福在眼前”。此鞋做工精巧,秀丽华美。

     



    1.4.5蓝色缎钉绫绣菊花纹马蹄底鞋

     

     

    年代:清光绪


    尺寸:长22.5cm宽11.0cm高20.5cm


    清代后妃用鞋,鞋面为蓝色缎,纹饰为用各色布匹剪裁出的菊花和叶子的图案再绣在上面。鞋底以木材为料,外裱一层白布,再髹白漆。四周钉缀彩色料石作花篮纹样。

     



    1.4.6湖色缎绣凤戏牡丹纹高底鞋

     

     

    年代:清光绪


    尺寸:长21.5cm宽11.5cm高22.0cm


    清代后妃用鞋。此鞋为清宫内务府造办处制作。鞋面用各色丝线绣粉红色牡丹、绿色枝叶 ,花丛中两只凤凰遥相呼应,颜色鲜艳,鞋样漂亮。鞋底为高底,由木头制成,外裱一层白布,上罩白色涂料。此鞋做工精巧,秀丽华美。

     



    1.5红色呢绣百蝶纹氅衣


     

    年代:清


    尺寸:身长139.0cm,通袖180.0cm,袖口35.0cm,下摆111.5cm


    立领、大襟右衽、平袖、左右开裾至腋下、以红色缎为面料,上面绣各式彩蝶、折枝梅花、秋海棠纹样。配饰浓淡适度,运用多种针法绣花卉和彩蝶纹。腋下开裾交合处美化成如意状,开据两侧镶动物毛皮。

     



    1.6粉色绸绣百蝶纹氅衣 

     

     

    年代:清


    尺寸:身长103.0cm,通袖149.0cm,袖口21.0cm,下摆65.0cm


    圆领、大襟右衽、平袖、左右开裾至腋下,无衬里。以粉色绸为面料。用各色丝线绣出姿态各异的彩蝶纹样,图案精美对称,周身镶黑色缎绣百蝶纹宽边一道。

     



    1.7浅蓝色缎绣百蝶纹衬衣 

     

     

    年代:清


    尺寸:身长137.5cm,通袖135.0cm,袖口34.0cm,下摆85.5cm


    衬衣圆领、大襟右衽,平袖作折叠状。此件衬衣在浅蓝色缎上用各色丝线绣出姿态各异的彩蝶纹样,形象优美,色彩鲜艳。其构图繁而不乱,设色清新脱俗。

     



    1.8绿色绸绣菊蝶纹衬衣 



    年代:清


    尺寸:身长140.0cm,通袖130.0cm,袖口33.0cm,下摆98.0cm


    衬衣圆领、大襟右衽、平袖作折叠状。此件衬衣在绿色绸上绣各式菊花、蝴蝶纹样,图案精美对称。菊花有长寿的寓意,蝴蝶被视为幸福美好的象征。蝴蝶本身喜欢与花为伴,将蝴蝶和花卉织绣在一起,有“蝶恋花”的寓意。

     



    1.9红色缎绣花蝶纹氅衣

     

     

    年代:清


    尺寸:身长140.0cm,通袖153.0cm,袖口25.5cm,下摆91.0cm


    圆领、大襟右衽、平袖、左右开裾至腋下。以红色呢为面料,上面绣成对五彩蝴蝶,舞蝶姿态自然和谐、生趣盎然,绣工精细,巧妙传神。

     



    1.10绿色团秋海棠蝴蝶纹暗花纱衬衣 

     

     

    年代:清光绪


    尺寸:身长140.0cm,通袖119.5cm,袖口26.0cm,下摆84.0cm


    衬衣圆领、大襟右衽、平袖作折叠状,衣缘用花绦带和黑色缎绣凤穿牡丹纹镶边。衬衣面用绿色团秋海棠蝴蝶纹暗花纱做成,团花中蝴蝶飞舞在秋海棠丛中,给人以新靓丽之感。

     


    第二部分 陈竽瑟兮浩倡


    ——文娱雅好篇


    说明部分:


    颐和园所藏之文物,很多是由慈禧授意制作或当时宫廷为慈禧专门定制的,这些带有典型慈禧印记的物品,更是直接反映了慈禧太后的审美情趣与艺术素养。慈禧对戏曲尤为钟爱,最高统治者的这一喜好,对京剧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宫庭闲暇


    据清宫太监回忆,慈禧太后闲暇时最喜看戏。不仅在宫内设“普天同庆”科班,专门培训太监唱戏,还请宫外的京剧名角为“内廷供奉”,在大内及皇家园林里为慈禧演戏的,如杨月楼、谭鑫培、刘赶三等。慈禧本人听戏很精,要求也极高,唱得好的往往会重金赏赐。除听戏之外,慈禧闲暇也会看看书,或者听太监念念古诗和闲书。在斗牌、或掷骰子的时候,大多由皇后嫔妃或格格们陪着,有时也会让总管太监陪着。

     


    重点文物介绍


    2.1雕佛手水晶水盂 

     

     

    年代:清光绪


    尺寸:长13.0cm,宽2.2cm,高4.0cm


    水晶质,通透无杂质,水丞掏堂后呈圆形,外壁雕佛手枝叶,枝叶错落有致,与器身巧妙相配,形意相随,整体造型生动,情趣盎然,别具一格。

     


    2.2渔樵耕读纹镀金雕银方匣 

     

     

    年代:清


    尺寸:高12.8cm,长27.8cm,宽17.2cm


    此银匣雕刻精细,饰以渔樵耕读图案,是用以放置首饰、贵重物品或小巧刺绣等的宫廷器皿。

     



    2.3“储秀宫制”款朱彩淡描九龙纹盘

     

     

    年代:清光绪


    尺寸:口径47.2cm,底径30.2cm,高8cm


    瓷盘撇口,斜弧腹,圈足。所罩白釉呈明显的小波浪纹。盘内心绘正面龙,内、外壁都绘四条行龙,线条匀细流畅,龙爪粗壮有力。储秀宫是咸丰、光绪年间慈禧太后的寝宫,故“储秀宫制”款瓷系慈禧太后专用之物。咸丰年间,慈禧太后以懿嫔的身份入主储秀宫,尚无资格享用九龙纹盘,该盘应为光绪年间其垂帘听政时所用。

     



    2.4山石图圣制兰花诗文白玉笔筒 

     

     

    年代:清


    尺寸:直径6cm,高7.7cm


    白玉质,笔筒呈圆筒形,外壁浅浮雕兰花山石及《圣制兰花诗》。圣制诗,特制年代为清嘉庆元年至三年即清乾隆六十一年至六十三年,乾隆归政之时所作诗文。该笔筒器形规整,玉质莹润,雕刻写意,抛光极好,构图与诗文相对应,构图和谐,层次分明。

     



    2.5慈禧御书“紫烟绛雪”匾 

     

     

    年代:清光绪


    尺寸:画心纵32.5cm,横85.0cm;全幅纵45.5cm,横97.2cm;厚4.1cm


    “紫烟绛雪”意译紫色瑞云,红色花朵。此匾字体规整、墨迹饱满,书写在橙红色底的洒金笺上与其寓意相得益彰。上钤为“慈禧皇太后御笔之宝”朱印。

     



    2.6慈禧绘菊花图挂屏

     

     

    年代:清光绪


    尺寸:画心纵148.0cm,横60.0cm;全幅纵157.0cm,横69.0cm;厚1.8cm


    此图描绘了两朵姿态摇曳的菊花,白色花瓣的洁白似雪,橙黄花瓣的色若朝阳,一上一下,相互呼应。画面正上的钤盖正方形阳文印“慈禧皇太后御笔之宝”。

     



    2.7慈禧御笔“化动八风”蝙蝠形木匾

     

     

    年代:清光绪


    尺寸:长109.0cm,宽58.0cm,高13.0cm


    木质蝙蝠形平匾,匾上题字“化动八风”为慈禧皇太后御笔,上有印章“慈禧皇太后御笔之宝”。“化动八风”意指:教化可以改变八方风俗。语出《文心雕龙》:“故能情感七始,化动八风。”

     



    2.8雕池莲红玛瑙水洗 

     

     

    年代:清光绪


    尺寸:长10cm,宽8.8cm,高5cm


    玛瑙制,笔掭器身为荷叶形,外侧巧雕莲蓬、蟾等动植物,灵动传神,栩栩如生。设计精巧,琢刻精细,抛光极佳。

     



    2.9“乾隆御制”款五蝠捧寿纹白玉圆盒 

     

     

    年代:清


    尺寸:直径10.6cm,高3.0cm,通高7.3cm


    白玉质,玉质洁白,器分上盖与盒身两部分,子母扣上下扣合,合口平整严密,盖顶部雕团寿纹,辅以蝙蝠纹饰一周,腹部饰以如意云头纹,纹饰含义“万福万寿”的吉祥寓意。

     



    2.10莲花纹圆牌白玉摆件

     

     

    年代:清光绪


    尺寸:长7.8cm,宽0.4cm,高14.6cm


    白玉质,带木座。玉质莹润,雕琢精细,抛光极佳。玉摆件呈圆形,以浅浮雕技法琢制花卉纹饰。线条疏朗,生动逼真。

     



    2.11婴戏纹活环白玉方瓶 

     

     

    年代:清光绪


    尺寸:长10.8cm,宽5.5cm,高12.6cm


    白玉质。四方形,瓶身两侧有环,下部以圆雕技法饰以四个小童做玩耍状,神态自然生动,憨态可掬。方瓶玉质莹润,雕琢精细,抛光极好。

     



    2.12御烧瓷


    慈禧御烧瓷是为了满足慈禧太后的审美追求所定烧的瓷器,主要包括“大雅斋”款、储秀宫”款、“永庆长春”款等,这些瓷器大多是粉彩,造型多样、色彩绚丽、纹饰丰富,虽制作工艺和财力投入已不及盛世,显示出晚清瓷器的最高水平,形成了特有的风格。

     



    2.12.1“永庆长春”款粉彩秋葵纹螭耳瓶 

     

     

    年代:清光绪

    尺寸:口径17.5cm,底径15cm,高60.5cm

    器口外撇,颈细长,器腹修长,圈足外撇,肩颈部堆塑一对螭龙衔环耳,在淡青色地上彩绘藤萝花鸟。此瓶器形挺秀端淑,纹饰细腻精美,色调和谐,甚是素雅。底书四字楷书款“永庆长春”。

     

    2.12.2“永庆长春”款珊瑚红地墨彩加粉彩花鸟纹环耳瓶

     

     

    年代:清光绪

    尺寸:口径15cm,腹径26cm,底径15.5cm,高61cm

    撇口、束颈、双夔耳衔环溜肩、收腹、圈足外撇,造型流畅。器身外壁整体施红彩做地,上绘墨彩花卉与白彩玉兰花鸟,红黑白三色对比强烈。底足红彩楷书“永庆长春”款,属光绪时期官窑瓷器。

     

    2.12.3“永庆长春”款黄地粉彩花卉纹葫芦瓶 

     

     

    年代:清光绪

    尺寸:口径8.5cm,底径17.5cm,高60cm

    瓶小口,长颈,器身呈上小下大的葫芦形,故得此名。此瓶满施黄釉,釉色浅嫩,于色地之上饰一株盛开的牡丹,寓意福禄富贵。底书四字双行楷书款“永庆长春”。

     

    2.12.4“永庆长春”款豆绿地墨彩加粉彩花鸟纹环耳瓶 

     

     

     

    年代:清光绪

    尺寸:口径14.8cm,底径15.4cm,高60.5cm

    器口外撇,颈细长,器腹修长,圈足外撇,颈肩部堆塑一对螭龙衔环耳,在淡青色地上彩绘藤萝花鸟。此瓶器形挺秀端淑,纹饰细腻精美,色调和谐,甚是素雅。底书四字楷书款“永庆长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