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本站 作者:贵州博物馆 阅读:90次 发布时间:2025-05-23
在贵州省博物馆的展厅里,有一群人能让石头开口,让文物说话,历史的时光借由他们之手得以铺陈重生,那就是——策展人。回顾“专家、馆长进展厅”系列活动就像是一次学术与诗意的相遇,策展专家们让3000多件套文物,从沉默的展柜中苏醒,向观众诉说贵州这片土地的文脉与荣光。2024年12月-2025年5月,《人文山水 时光峰峦——多彩贵州历史文化展》策展团队以“博物馆人的语言”重构时空,讲述了贵州从“洞天岁月”到“英才辈出”的历史脉络,在讲解中注入博物馆人的热忱与诗性,让展览超越静态叙事,成为与观众的动态奔赴。
12月13日,“第一部分:洞天岁月 星光闪耀”由两位策展人蔡思夫和李二超讲述史前贵州的发展:在30万年前,古人类在贵州喀斯特洞穴中点燃文明的火种,贵州的山洞成为了古人类最好的庇护所,他们在这里洞见、洞察、洞悉、洞如观火,那时他们几乎一无所有,但他们无所畏惧,勇敢的在贵州留下了脚印。到了新石器时期,技术不断革新,创新磨制技术和陶器,贵州的先民们也在交流与互鉴中形成异彩纷呈的新石器时代文化。
1月10日,“第二部分——青铜之光 华夏一脉”由保管部副主任袁炜讲述时先秦时期贵州的发展:这一时期贵州先民以江河为要道同周边交流日益密切,战国青铜上的云雷纹与回形纹,昭示着贵州与周边的血脉交融,关于贵州的记载也开始见于史籍,逐步体现贵州共入华夏的交往与交融。
2月14日,“第三部分——郡国并治 多族共融”由两位策展人袁炜和李二超讲述秦汉至魏晋南北朝贵州的发展:秦开“五尺道”、汉凿“南夷道”,将贵州纳入中央王朝统治,形成郡国并治的政治格局。这一时期,贵州青铜文化兴盛,兴义出土的东汉铜车马展现了中原和贵州的交通连接,其精湛铸造工艺和车马规制反映了汉文化对贵州的重要影响。而永元十六年青瓷罐以33字铭文记载了酒器用途与价格,印证了汉制管理下的手工业与商贸发展,同时作为祭祀用具,体现了中原礼制与地方风俗的无声交响。
3月14日,“第四部分——兼容并包 因俗而治”由策展人之一王莹霞讲述隋唐至宋元时期贵州的发展:隋朝设牂州;唐朝推行羁縻州与经制州并置;宋代,经制州、羁縻州、诸蕃并存,播州杨氏率师入播,辖治一方,展厅的杨粲墓(复制场景)以3D打印技术还原墓室中的宋代石刻,展现“西南石刻艺术宝库”的细节;元代确立土司制度,强化中央对边疆治理。这一时期,政治上因俗而治、多制并存,文化上兼容并包、五彩缤纷。
4月11日,“第五部分——国之战略 设省而治”由策展人刘秀丹讲述明代贵州的发展:永乐十一年(1413年)贵州成为中国第13个行省走向历史的舞台,馆藏黔府青花罐正印证了明洪武年间调北征南的历史;军事上,播州土司城堡海龙囤(2015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集九重关隘与险峰,既是杨氏土司724年历史终结的见证,也因万历年间平播之役成为中央集权与地方割据冲突的缩影;文化上“阳明心学”发端贵州,形成独树一帜的黔中王学。明代,贵州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在建省后快速且高效的发展。
5月18日,“第六部分——黔境定格 社会开新”由策展人之一杨偲讲述清代贵州的发展:清代贵州文教兴盛,英才辈出,涌现赵以炯(贵州首位文状元)、夏同龢(中国行政法学之父)等科举精英;丁宝桢(中兴名臣,治水兴学)、李端棻(维新先驱,京师大学堂的首倡者)等名臣推动社会变革。晚清社会风云激荡,贵州儿女行不甘后,纷纷投身救亡图存的浪潮。大汉贵州军政府的成立标志着封建帝制在贵州的终结,开启了社会新篇章。
2024-2025“专家、馆长进展厅系列活动”在5·18国际博物馆日这一天落下帷幕,通过6个月的策展人讲解,大家会发现专家和策展人从来不是历史的旁观者,而是与观众并肩解码历史信息的人,他们用学术的严谨、艺术的灵光,让文物背后的故事在和观众的互动中重获新生。未来,也希望观众们持续期待贵博“专家、馆长进展厅系列活动”。从幕后到幕前,从学术到艺术,每一代博物馆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讲述贵州的历史。
文 字:武俊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