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博物馆2023年年度报告

来源: 作者:贵州博物馆-办公室 阅读:2562次 发布时间:2024-02-29

全年概述

2023年是贵州省博物馆建馆七十周年,七十年风雨兼程,七十年砥砺奋进,贵州省博物馆取得了长足发展。这一年,贵州省博物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政治定位深学笃用习近平文化思想紧紧围绕全省主战略和主定位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深入推进文物征集、藏品保护、展览服务、学术研究、社教传播、文创融合等工作有序开展,奋力加快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建设多彩贵州文化强省出积极贡献。

按照省委省政府“从万桥飞架看中国奋斗”宣传主题,开展了《万桥飞架:贵州桥文化展》深入实施多彩贵州重大文化工程,成功举办《“阳明·问道十二境”长图暨书画作品展编著的《海龙囤(全四册)》被评为2022年度全国文化遗产十佳图书、荣获贵州省第十五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申报的贵州省博物馆纸质文物保护修复项目被评为2022全国优秀文物藏品修复项目,馆藏南宋杨粲墓志及墓碑入选由国家文物局发布的第一批古代名碑名刻文物名录成功举办为期35天的馆藏金属文物保护修复技术培训班,馆藏平坝恐龙研究文章在综合性权威期刊《国家科学评论》在线发表,据研究成果建立一新属种——守护黔龙。

 spacer.gif图片1.png

 图片2.jpg

 

 

业务工作

 

2023年全年无安全事故,免费开放316天,接待观众136万余人次,同比增长116.12%

一、大力提升服务质量,满足观众需求一、二、三展厅基本陈列改造进行封闭施工,为了满足大众来馆参观需求,积极采取各项应对措施:一是强化科学规范施工,努力为观众营造安全舒适的参观环境;二是力争月月有新展,全年举办临时展览10个,丰富观众参内容三是增加4D电影放映场数,努力增加观众承载量;四是积极举办学术论坛及讲座,开展讲座共计13场,近2000人次参加五是大力开展文创展览,丰富观众参观体验项目。

 

图片4.jpg图片3.jpg

二、全力推进基本陈列改造,提升展陈水平。一是高标准编制展陈大纲。厅领导多次召开工作调度会,邀请省内外专家100余人进行多次论证,2023年6月21政同志组织审核定稿高效推进施工建设科学制定施工工作方案和施工计划横道图,同步委托第三方开展监理和跟踪审计工作,确保施工质量及程序规范高质量加强展陈布置自启动文物布展工作,近二十多天,全馆干部职工实行“5+2、白+黑”的工作模式,确保3437件文物安全进展柜。

三、加强文物整理征集,夯实藏品立馆基础。一是加强馆藏文物整理,组织专家完成198件/套馆藏拓片的提级定级,完成外借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的10件/套延期文物归还管理拓宽文物征集渠道2023年6月正式对外启用贵州省博物馆征集管理系统”,通过线上完成80余件/套的征集初筛鉴选,2023年新征集藏品文物共计580/套三是加强信息运用。完善“贵州省博物馆藏品综合管理系统”,运用“国家文物局全国可移动文物信息登录平台”,为馆内外提供10270件/套藏品数据支持。

四、深化学术研究,做好文物活化利用。一是发表《贵州高坪播州杨氏墓地研究(考古学报)》《馆藏动物剥制标本的管理及预防性保护(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等学术论文8篇二是完成《画论贵州——清至民国作品解读》《黔山故土耕读录》等5部图书出版工作办理涉案文物鉴定111起,远赴青岛协助中纪委鉴定疑似文物391件,配合贵阳市公安局对172件涉案化石标本进行鉴定。

 图片5.jpg

图片6.jpg

五、加强教育传播,创新社教服务。一是加强讲解服务。提供免费定时讲解、公务讲解、预约讲解等服务,全年讲解达1500余场次二是加强文化传播。持续打造“贵博假期”“贵博课堂”品牌系列文化传播活动,全年举办活动70场次,惠及观众1.3万余人三是加强研学设计。深入开展研学课程设计,完成《贵州省博物馆的明星化石》和《黄平泥哨》2个贵博课堂的课程设计四是加强志愿者服务。开展阳光少年志愿讲解队工作,招募培训30名学生在暑期提供志愿服务48场次、服务时长2160小时,受到学生家长和观众的一致好评。

 图片7.jpg

图片8.jpg

图片9.jpg

图片10.jpg

图片11.jpg

图片12.jpg

六、强化藏品修复,筑牢文物保护基础。一是完成文物修复205件/套,其中基本陈列亟待保护修复铁质文物15件/套,明代锡器24件/套,银质文物16件/套,青铜器61件/套,纸质文物17件/套,汉代铁剑14件/套,陶瓷器58件/套;加强馆校合作,提升文物保护修复技能,与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史与文化遗研究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建立了“文化遗产保护研究联合实验平台与实践基地”。三强化技能培训,举办了为期35天馆藏金属文物保护修复技术培训班,本次培训为我省文物保护修复人才储备打下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