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作者:贵州博物馆-办公室 阅读:1815次 发布时间:2025-02-28
全年概述
贵州省博物馆始终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学笃用习近平文化思想,全面贯彻“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在厅党组的坚强领导下,强化党建引领,紧紧围绕“四大文化工程”开展研究和文化传播交流,奋力建设文化地标,为打造习近平文化思想生动实践地、建设多彩贵州文化强省、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做出积极贡献。
工作开展情况
2024年,贵州省博物馆开放317天,接待观众人数实现新的突破,观众人数达2130787人次,其中,接待人数超过1.5万人次有47天,接待人数超过1万人次共94天。全面提升免费开放服务工作,推出《人文山水 时光峰峦——多彩贵州历史文化展》获得观众、领导一致好评,举办特色临展11个。全面升级社会教育功能,提供定时和预约讲解接待逾4000场次。全面强化科研阵地,获批“贵州省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开发利用全省重点实验室”。文物征集、藏品保护、展览服务、学术研究、社教传播、文创推广等工作有序开展。
一、强化文物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一是历经984天精心打造,基本陈列《人文山水 时光峰峦——多彩贵州历史文化展》于2024年2月3日开放,并入选2024年度“博物馆里读中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推介项目。二是推出《光中——尹光中艺术文献展》《寻龙记——贵州三叠纪古生物化石展》等11个精品临时展览。
二、强化宣传推广,增加观众吸引力。在5.18“国际博物馆日”,围绕“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的年度主题,推出三个展览、四场活动、一场讲座、一次会议,多形式、立体化展现博物馆风采。在6月8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策划“‘为明天收藏今天’收藏计划系列公益活动”和“光的希望、信念及力量‘尹光中展’&‘莫奈展’文化艺术沙龙活动”,吸引更多人参与到保护文物传承文明中来。4D影院顺利运营,为观众提供多元化文化体验空间。同时进一步契合展览的核心理念、展厅空间和参观动线,创造线上线下一体化的趣味参展体验,实现展览形式和品质的全面提升,推出“宝藏黔行”小程序,与基本陈列展同步向公众开放。
三、强化合作交流,促进文化繁荣。在中匈两国建交75周年之际,引进《多瑙河明珠:匈牙利文化展》,切实推进中匈文化交流。在清华大学建校113周年来临之际,4月23日,由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和贵州省博物馆共同联合策划——“茫父不朽:一代通人姚华艺术展(第二站)”登陆清华大学,通过博物馆的语言讲好贵州故事。举办《2024“文化·创意·生活”文创产品联展》,展出了16家省内博物馆及文创企业的600余件文创精品,举办“多彩文化 互鉴创新——国内外文创产品联展”,展出大英博物馆、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等国内外知名博物馆精品文创产品。
四、强化专家把脉,共话高质量发展。3月25日至29日,承办“2024年博物馆讲解员省级示范培训班”,为来自各市州的119名讲解员提供了交流学习平台,进一步提升了博物馆讲解员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有效推动了博物馆讲解工作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发展。7月4日,召开“西南四省藏品管理与交流筹备会”,邀请西南四省文物商店和博物馆来筑研讨文物征集流程,搭建博物馆及相关专业领域的合作模式,进一步提升、完善藏品征集、管理、保护专业的现状和合法合规化,切实推进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8月14日,举办“共话展览绩效,聚焦博物馆与新质生产力”高端研讨会,邀请全国具有影响力的博物馆、美术馆与高等院校的馆长、专家和学者齐聚贵州省博物馆,就新质生产力背景下,推进建立博物馆展览绩效考核标准,促进博物馆高质量发展,进行交流与研讨。
五、强化社教创新,增强文化传播。全年讲解接待4032场次,重启“馆长、专家”进展厅活动,举办“贵博假期”“贵博课堂”品牌系列主题社教活动92场。《万桥飞架》图片巡展走进社区、学校、乡村;首支50岁以上的贵博芳华讲解队顺利成团并在重阳节当天首次亮相,目前已提供志愿讲解服务20场,为老年人提供了有效的“文化养老”服务和老年人的“再社会化”链接机会。多名讲解员在各类讲解员大赛中获奖。
六、强化藏品修复,加强文物保护。实施完成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项目(三期)、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二期)环境调控系统项目等,全面做好预防性保护设施、设备的运行维护和日常保养,进一步提升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能力。推进实施馆藏纸质文物、基本陈列亟待修复纸质文物、馆藏金属器、馆藏汉代铁刀保护修复,完成基本陈列改造提升亟待保护修复铁器、银质文物、明代锡器等保护修复项目,抢救性保护修复上展文物藏品等43件/套,多措并举加强馆藏文物保护修复,更好地满足了展览展示和文物保护的需要,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七、强化文物信息完善,增强文物管理。积极推进藏品征集和入藏账目建档,建立总账年度图文账册,编制《贵州省博物馆征藏见证物图录》(2024年度),征集藏品文物876件/套并入藏,接收8件/套展品入藏;完善、补充口述史、回忆录等约500G(素材)影像资料。推进博物馆古籍保护、利用、传播工作,完成《贵州省博物馆古籍数字化保护方案(第一阶段)(第二阶段)》项目,协助省古籍保护中心完成全省古籍数字化项目,完成764种普通古籍提升定级工作。积极推进四普相关工作,负责遵义市各区县四普新发现文物点核查和字库塔专项调查,目前已完成新发现文物点核查124处;字库塔专项调查14处,完成拓片76张。
八、强化学术交流,提高研究水平。一是大力开展科研工作,与贵州大学、贵阳学院、云景文旅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申报“贵州省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利用全省重点实验室”并获批,就“文化遗产的数字化技术、文化遗产的管理与展示、文旅融合研发”领域的基础理论、应用及产业化关键技术研发、推广、应用。二是丰富学术交流形式,开展贵博讲坛5期、恒安学术沙龙2期、鹿鸣学堂2期,进一步提升业务能力和学术水平。三是加强图书出版及学术论文发表工作,出版《贵博学人丛书·梁太鹤集》《茫父不朽——一代通人姚华艺术选萃》《梭戛故事——一个村庄的影像史》等3本图书;发表《〈泉志〉载封思业所获西域钱币考》《从贵州出土带巴蜀符号文物看巴蜀文化的南渐》《贵州省博物馆藏明刻本述略》等学术论文。四是开展涉案文物鉴定工作。办理完成涉案鉴定工作38件,鉴定物品共14865件,鉴定古墓葬1座(清代),古遗址1处,古建筑2处。
九、强化文创研发,挖掘文物价值。积极推进文创运营项目,推进项目合作、产品研发,形成有效监管。设计制作150余款文创产品。参加第十届中国博物馆及相关产品与技术博览会等展会,展示我馆精品文创产品,提升贵州文创品牌的影响力及社会服务力。
十、强化安全管理,提高保障能力。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开展安全大检查3次、安保巡逻巡查1911次、微型消防站巡逻排查1911次、消防设备器材安全隐患排查42次,组织全馆职工开展消防安全培训及应急演练3次,反恐防控应急演练3次、防诈骗培训1次。优化观众服务,对客服人员进行仪容仪表、文明服务等全面培训。